2013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當SIMONGAO將雌雄同體的概念搬上舞臺時震撼的場面贏來臺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這一幕讓我們仿佛回到了張國榮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現場。當時世界時尚大師Jean PaulGaultier(高緹耶)為其擔任整場服裝設計,9套服裝正是運用了“雌雄同體”這一概念,但是在那個時代,中國人思想相對保守,對于高緹耶先生的設計也充滿爭議,即使在海外被美國時代雜志《timemagazine》贊為“TopinPassion and Fashion”,但在中國仍有許多人拒絕張國榮的這一系列造型,這一幕令大師高緹耶先生曾在當時放下狠話不再為中國藝人設計服裝,冰封至2012年李宇春“瘋狂世界演唱會”才正式解凍。
GabrieleColangelo發布會
這前前后后經歷了差不多12年的時間,而這12年也正是中國百姓服裝審美轉變最大的12年。中國國際時裝周創辦于1997年,而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服裝行業開始經歷大改變,從最初簡陋的服裝工廠制品到如今中國設計師的高級成衣作品,16年的時間,時裝周陪同中國服裝行業成長,也陪同中國百姓審美的提高。
錦繡德陽·中央民族大學西部創意之旅發布會
國際化的中國設計
究竟什么才是美?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我們一直都找不到答案,歐美與日韓設計師的個性相對明顯,但中國設計師相對缺乏自己的風格。16年孕育的服裝土壤里,中國成就了迎合市場的服裝品牌,同時也誕生了一批有想法的本土設計師,比如今年的時裝周上我們看到了王培沂、曾鳳飛、高楊、張肇達、謝鋒的秀,他們的設計風格均不一樣,在這個包容的年代,他們得到了肯定也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天地。
2000年Jean PaulGaultier曾為張國榮熱·情演唱會擔任整場服裝設計
這是一個對美的概念沒有絕對定義的年代,中國設計師的風格已經開始走向國際,正如設計師王燕喃女士曾說:“中國設計并不是只有中國元素。”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我們可以看到與國際時裝周同步的的流行趨勢,而被中國設計師進一步提煉與發揮。比如曾經參加過巴黎時裝周的謝鋒,剛剛從米蘭時裝周上回歸的王培沂,都是中國設計師國際化的代表。
多元化的審美觀念
日前,設計師馬可為彭麗媛女士出訪時設計的著裝知性端莊令人眼前一亮,這代表了中國當代職業女性的風采。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彭麗媛女士在出訪時的著裝并不全是職業套裝,還包括中式的改良旗袍長裙以及優雅的白色套裙。彭麗媛女士此行給中國女性很好地上了一課,如何在正式的公眾場合著衣。
2012年Jean PaulGaultier為李宇春“瘋狂世界演唱會”做服裝設計
中國服裝市場曾一度被保守的職業男女裝占據,標配的兩粒扣大衣相對老氣也不能體現時代氣息。如今,即使是為職場女性設計,也可以有清新甜美的細節。多元化的審美觀念,令現在的設計師有了極大的發揮空間,如今我們看時裝周的秀,是前所未有的繁榮,不再是遙不可及,如何搭配得更加得體、如何將大秀上的時裝穿進生活,時裝周上都可以給我們心得。而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設計師便可以將創作大膽地帶進生活,獨立設計師開始小批量地生產成衣,而高級定制品牌也會打算自己或許可以生產另一條副線。
服裝細節提升高度
在本屆時裝周上,我們可以看到設計師們都在自己的服裝細節上下足功夫,面料便是其中一大關鍵詞。歐美時裝為何可以成為奢侈品,因為歐美設計師一早便知道決定每一季流行的關鍵其實是當季的面料,色彩與款式都是后話。
京華時報時尚周刊主編劉美娜
在明白這一道理之后,中國設計師如何突破自己,便是在成衣的面料上開動腦筋,選擇對的面料,再加上手工制作的細節,才能令設計出彩,也可以令設計更加精致。精選的花呢面料依然是2013秋冬流行的主導,而搭配精致的珠片與水晶,令設計師作品更顯嫵媚的女性魅力。而這一趨勢應該是未來幾年都不會改變的。
WANGPEIYI2013秋冬設計細節
曾經一度的中國職業代工,到今天中國設計師們擁有自己的工坊,每一件在時裝周上展示的成衣都不是簡簡單單的縫紉,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只有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才可以有更多好的設計師誕生,也才可以有更多好作品的誕生。中國服裝行業的崛起經歷了漫長的十幾年,正是因為昨天的積累,我們才可以看到如今本土設計師集體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