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年里,每到現在這個時候——也就是日歷翻到最后、覺得一切都還有可能性的陽歷新年的時候——英國塞爾福里奇(Selfridges)百貨公司的13面櫥窗上,就都是那些渴望飛黃騰達的年輕人們:幾十個年輕有為的時尚界、藝術界明星,比如西蒙娜·羅莎(Simone Rocha)、克里斯托弗·香農(Christopher Shannon)和馬滕·范德赫斯特(Maarten van der Horst)。百貨公司認為,在即將到來的一年里,這些人將會塑造人們的著裝和人們購物的方式。
新年,新一代!
但是今年,事情開始起了變化。周四,塞爾福里奇展示了它2015年的第一批櫥窗,但所有櫥窗都被用來展示年長且有為的老人兒:這14位到了一定歲數的男女,都在他們人生的最后階段換了職業,在大多數人都想著要和時尚的東西說拜拜的時候,他們開始進入了時尚和藝術界。
題圖圖說:Celine 2015年夏裝宣傳活動中,主打的是80歲的作家奶奶瓊·迪迪翁(Joan Didion)(右),以及法國芭蕾舞藝術家和編舞Marie-Agne獫Gillot。
“以往在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關注新的東西,”當我打電話和她聊這次活動時,塞爾福里奇的創意總監、也是這次宣傳活動的策劃人琳達·休森(Linda Hewson)說。“我們決定完全反著來一次。”
47歲的茱莉亞·羅伯茨也是最近一波Givenchy廣告宣傳活動中的一員。
年輕人都太……老套了。或者看起來越來越讓人覺得老套了。
不管怎么說,塞爾福里奇只是這場運動的最新成員而已。據說是在2010年,攝影師阿里·塞斯·科恩(Ari Seth Cohen)和他的“超前型(Advanced Style)”博客、圖書、紀錄片最早開始了用老年人當模特的實踐,很快在2013年,英國紀錄片《傳說中的時尚達人(Fabulous Fashionistas)》,就專門講了講6位平均年齡80歲的女性的故事:9歲的艾瑞斯·阿普菲爾(Iris Apfel)成為時尚偶像的過程(她最近還成為了阿爾伯特·梅索斯[Albert Maysles]導演的紀錄片的主人公);片中還講到了許多美容和時尚廣告宣傳里作為主角的“年事已高”的女性,比如68歲的夏洛特·蘭普林(Charlotte Rampling)、69歲的海倫·米倫(Helen Mirren)、69歲的黛安·基頓(Diane Keaton)和本文提到的80歲的瓊·迪迪翁。
就連47歲的茱莉亞·羅伯茨,現在也成為了Givenchy的形象代言人,而在D&G的新廣告里,也出現了三位不知名的奶奶。
在一份2014年的美國銀行美林證券報告中,描述了“銀發經濟(silver economy)”,而且還說到了“長壽革命(longevity revolution)”,報告指出,美國50歲以上的夫妻組成的家庭,平均年收入是76.5萬美元,英國的這個數字是54.1萬英鎊(約69萬美元),而英國夫妻年齡在60到64歲的家庭,年收入平均為72.3萬英鎊。而年輕一代由于就業狀況不佳,導致消費能力下降,因此時尚界的突然轉向已經成了實實在在的趨勢。
但盡管一方面要向成年人的市場說好話、打廣告,但為這個市場做設計,可就完全是另一碼事了。而事實是,T臺上還凈是短裙和細腿褲、輕薄衣服和無袖上裝。
75 歲的蘇·克雷茲曼(Sue Kreitzman)也是塞爾福里奇年長有為老人系列的一員(她還是曾經的美食作家、電視明星,現在她是一位藝術家),她說:“我的格言是:不穿米色——它會瞬間讓你黯淡無光。”她指的是在說到時尚的時候,年紀大的女性都沒有什么選擇余地。她的衣服都是由她的藝術家朋友們為她定制的。
幾年前,我記得是在Bottega Veneta 的秀場上,我正在看一排排的鉛筆裙和收腰毛衣走過,努力想知道她們看起來哪里獨特——突然我意識到,如果我是個小孩,我想讓我的媽媽看起來是這個樣子:優雅、簡潔,不顯老但很成熟。這個想法驚到了我,不是因為這種衣服能被做出來,而是因為它們會出現在T臺上。
這也說明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塞爾福里奇的廣告其實是給所有人看的:它體現了時尚界和年齡的矛盾關系。
Dolce & Gabbana 2015年春季廣告里的三位奶奶
因為事實就是這樣:年長有為的老人群體涵蓋了從82歲的莫莉·帕克(Molly Parker,以前是時尚作家,現在是畫家),到已經40多歲的桑德·勞倫森(Sand Laurenson,以前是女警,現在是藝術家)——其實當一個人到40多歲的時候,看起來并沒有那么老。說是人到中年倒不假,但是老嗎?
好吧,難怪休森有些不高興地說:“我們真的是把年齡從這個比較里去掉了的。”對不對?
“我們認為,這和年齡沒關系——真正重要的是職業的轉變,”她說。頭銜只是讓事情連貫起來的紐帶而已。
這種憤怒的回應“只可能發生在時尚界”,因為在這個圈子里,到27歲左右,一個人的年齡就開始讓她的事業走下坡路了,事情往往就是詩人濟慈的《希臘古甕頌(Ode on a Grecian Urn)》里一句詩的變形版:“美是年輕,年輕也是美;這就是你知道,和你需要知道的一切(Beauty is youth, youth beauty; 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詩的原文是“美是真,真也是美;這就是你知道,和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譯注。)
但這話說得不對,因為你還應該知道,時尚界很大程度上是由年長的人來運作的,從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到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他們每個人都80出頭了,從75歲的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66歲的唐納·卡蘭(Donna Karan),再到時尚編輯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和弗蘭卡·索薩尼(Franca Sozzani),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兒。
確實,時尚界是如此地倚重這些年長一代的人,以至于像Proenza Schouler旗下兩位36歲的設計師杰克·麥考盧(Jack McCollough)和拉扎洛·赫爾南德斯(Lazaro Hernandez),都被看作是“小男孩兒們”,而Aquilano.Rimondi的兩位米蘭老鄉托馬索·阿奎拉諾(Tommaso Aquilano)和羅伯托·里蒙迪(Roberto Rimondi)都已經45歲左右了,卻還被大家叫稱作“年輕設計師”。
所以這才是出現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時尚界不斷地在褒揚年輕人;另一方面,它又堅定地受到成熟的人的影響和控制。就算這是一個把彼此沖突的想法做成某種藝術形式的行業(比如又喜歡皮草,又喜歡寵物;比如在春天或者夏天辦秋季或者冬季時裝展),也很難調和這種矛盾。
75歲的蘇·克雷茲曼出現在了塞爾福里奇的櫥窗里
是時尚界真的偽善嗎?想想道林·格雷(Dorian Grays)的可怕例子。(道林·格雷是一位美少年,因見了畫家給他畫的和真人大小的肖像而發現了自己驚人的美,又聽信了別人的吹噓,開始為自己韶華易逝,美貌難久感到痛苦。于是他出賣靈魂,讓那幅肖像代替自己承擔歲月和心靈的負擔,而讓他自己永遠保持青春貌美。最后有一天他看到了畫像,此時,記錄下他樁樁惡行的畫像已經變得十分丑陋可怖。譯者注。)
其中一部分問題,可能是由于從19世紀末,“高級定制之父”查爾斯·夫菜戴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創立高端時尚的標準以來,高端時尚一直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的專利。它迎合的是那些買得起它的女性,也就意味著她們必須在生活中達到一定的層次才行。
而那些60后們,比如Saint Laurent、其他成衣品牌、年輕人的時尚品牌改變了這個局面。突然之間,這些傳統老品牌必須關注年輕品牌了,因此前所未有地,今天的時尚界人士還沒有察覺到事情的變化,就已經跳進了某種有趣的情境里。
“從時尚的整體上來看,我認為‘年輕’的概念指的是要有意義、有適應性,并且要對新鮮的東西保持敏感,”31 歲的設計師約瑟夫·奧圖扎拉(Joseph Altuzarra)在郵件中寫道:“還有就是要有趣。我認為,從某種角度上講,它更像是一種心態,而和年輕沒太大關系。”
已經快40歲的設計師艾爾丹姆·莫拉里奧格魯(Erdem Moralioglu)也同意這種說法。“70歲的人放肆地笑,這也是年輕;21歲的人都不愿意傻笑,那就是年老,”他說:“年輕年老都是相對的。”
但我卻不完全這么看。畢竟到了一定年紀,肌肉消失了、腰肥起來了(或者我冒昧地叫它背膘)也沒什么關系——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這些都是要考慮在內的。
如果真的有一個專為60歲、70歲、80歲的人開辟的市場,而這些年長的人又有閑錢和心情來消費的話,也許是時候讓時尚界和設計師們努力為他們做些什么了。
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開始行動了。你可以看到奧圖扎拉做的方格套裝、迪奧做的長禮服(確實,后者是穿在沙灘褲外面的,但仍然是為年長的人設計的)。“我覺得事情在起變化,”克雷茲曼說:“有必要變一變。”
不迎合消費者,也就沒有人來買你的東西。對于我來說,已經老到足以明白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