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與幾個好友聊到男裝周,正好瞧見用樂高糊臉、塑料袋上頭的倫敦,我們總結出關鍵詞:“熱鬧”;再展望了一下大牌林立,藝術與歷史感并存的巴黎,總結出:“文藝”;唯獨在聊到同樣不缺悠久歷史的米蘭男裝周時,我們毫不客氣地用了“平淡”來概括。說好聽點,就是各品牌無功無過地完成了發布任務;說直白點,“平淡”就等同于“無聊”。
就像從新聞聯播里你也能提取到有價值的信息,所以米蘭男裝周并非絲毫看點都沒有,重點是品牌們能不能跳出他們固步自封的“三宗罪”:
第一,一水的西裝,流水的色彩
意大利的確是西裝制造工藝的搖籃之一,所以在米蘭男裝周上,你會看到各大男裝品牌紛紛迫不及待地秀出這一優良傳統工藝,版型都不帶變的。久而久之大家就看得乏了,除了從配色上分辨,幾乎每一季都一樣。品牌會說了:因為我們擅長做西裝啊,客戶也就想買西裝啊。這話倒是不假,可時裝周作為一個新設計和理念的發布平臺,沒點新東西也太說不過去了。相信大家都很高興商務男裝界的翹楚ErmenegildoZegna換了設計師,自從Stefano Pilati走馬上任以來,這個意式老牌的設計上不乏突破,上一季把商務男士們腰線放低,胸線放松的“披掛上陣”飽受好評,像從一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吹出一陣清涼的風。所以這一群做西裝的,我還是最期待Stefano能搞點新驚喜。
第二,以不變應萬變
這個“控訴”其實與第一個相似,不過就不僅限在西裝范疇。例如:DOLCE & GABBANA一個西西里風翻來覆去做了三年,屯的庫存拆了線還能縫出新的來;Armani老爺子旗下的EMPORIO/GIORGIO兩個支線做來做去就是那老幾套,這也練就了看官們的一大本事:你看了第一個模特,就知道后面的人會穿什么衣服走出來;VERSACE必然衣不蔽體、ETRO繡幾根樹藤、MISSONI也織不出什么新毛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里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間老牌時裝屋FENDI,他們近幾季的男女裝都讓人眼前一亮,主要籠絡年輕族群,有記憶點又實穿性十足;還有敢于轉型的NEIL BARRETT,在拼質料重工無果之后,他們走向了高街這一冒險的嘗試,實際證明在口碑和銷量上都實現了雙贏。拜托米蘭大佬們都動點腦筋,不然更是留不住想早點搭上巴黎班機的編輯和買手了。
第三,PRADA一家獨大
為何說這是一宗“罪”?因為善于搞新概念的PRADA男裝實在是被捧得有點太高。自從那個全是吊垮背心加如喪考妣色彩的春夏之后,我就突然發現PRADA也不是每一季都值得被捧上神壇的,誰的表現都會有起伏。但部分輿論加上追捧粉絲的一陣猛夸,讓人難以置信。當然我們不否認PRADA在無聊的米蘭是多么可貴的存在,但它真的每一季都那么出色?請讓自己深吸一口氣,待平靜后再做分析。PRADA這劑雞血,這一季秋冬能不能再著實地打出來,我們走著瞧。
倫敦的年輕喧嘩引人矚目,巴黎的難以預計讓人期待,甚至連意大利的MOSCHINO也去了倫敦,VALENTINO去了巴黎,固守像“夾心餅干”一樣的米蘭時裝周其實也不易。但愿被評價為“平淡”的米蘭男裝周能夠刺瞎我的眼睛,這季秋冬有個“不平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