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裝周有個詭異的巧合,開幕當天正是本市大多數學校開學的日子。學生回歸課堂,時尚回歸秀場,這一現象令人難以忽視。本季時裝周的開始恰似一個不斷進行的教學項目:課程大都雷同,只是課表更新了一下。說白了就是一周填鴨式輸出。
巧的是Thom Browne正好決定將秀場打造成一間實際的教室,或者說營造教室的概念:教室建筑骨架以及一排排舊木頭書桌,桌面上還有筆記本,最好穿著制服來講授東方符號學或是無數疊代。然而套裝之下蕾絲裝點的襪邊令人不禁懷疑這位教授是不是看錯了課表,令人頗為不安。
設計師嚴格選用常量(克龍比大衣、學生范兒夾克、紐扣襯衫以及格子裙)和不同系列的變量(經典學生款使用布料,從泡泡紗到牛津花呢,方格平布以及羊毛材料;經典日式裝飾,包括龍、菊花和仙鶴造型),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公式。穿著牛津紡,畫著藝妓妝,羊毛和紗綢打造出變幻的灰度;貂皮、馬海毛以及合成橡膠被裁剪成櫻花造型,固定在花呢材料上;山東綢和馬海毛則和泡泡紗搭伴登場。
身著粉彩染色羊羔皮大衣的新娘登場了,她穿著多層白色麻布裙和滿身閃光的夾克,瞬間你的直觀反映是——沖上去好好研究一下各個部分的用材。一切表明,公式的統一性與單一性似乎也存在問題。
這是一堂關乎想象力與精確度的大師講座,是關于獨立研究價值的一次討論。更不用說選擇深度而非廣度的益處。
誠然,通常意義上的時尚內涵卻大量流失,沒有丹寧布,沒有針織衫,沒有運動休閑款。沒有褲裝。這不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
正如大多數好為人師的大師一樣,Browne對自己的計算結果十分篤定。有時候多一分空間和不確定反而是好事,給了人們自由詮釋的機會。當最終落腳現實生活時,當衣服穿在真實存在的女性身上時,可能根本不存在普適的正確答案。正是因為這一點,時尚才值得研究。
這一點也是Maria Cornejo的基本信條。寬腿褲搭配拂塵和帆布,褶皺皮無肩束腰上衣,同色系皮質半裙,露肩斜紋針織衫,在選材和造型上打造出自由流動的質感。大面積藍色、黃色、灰色色調在不對稱的真絲上呈現出不同的層次,黑白相間的立體方塊嵌在大衣和裙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