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國際時裝周如期而至,許寧的作品也要在國際四大時裝周:倫敦時裝周進行發布。接下來我們連線了許寧做了一個簡單的采訪,來了解一下這個新生代服裝設計師的歷程以及他對這次作品的一些感受。
photo by Felix Cooper; styling by Anders S?lvsten Thomsen.
photo by Roger Dean
Q:能不能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
許寧:我本科畢業于上海東華大學,碩士在國際頂級的服裝設計院校:倫敦時裝學院進行深造。其實經過4年多在上海素然服飾有限公司的設計工作后,我參加了由杭州政府和cocoon聯合舉辦的第九屆cocoon國際服裝設計大賽,并拿到了金獎這樣一個好成績。并得到了他們的全額贊助包括對我的學費和生活費的支持,到倫敦時裝學院進行深造。
其實在本科的時候我就有做一個決定,在一段工作之后我是一定要去國外看一看學一學的,體會一下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和對整個服裝界的認識。其實在素然工作的那一段時期,學習到了非常多的專業知識,對自己的服裝風格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學會怎么將設計變的更商業也更讓人喜歡,王一揚老師的個人魅力和工作態度以及他對整個服裝產業的見解,應該對我個人整個服裝生涯都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影響。但在倫時碩士課程的學習,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個人風格的重要性,這將伴隨我以后的整個服裝生涯。在倫時學習的時候我一直都會考慮這么幾個問題:什么樣的才是好的,有意思的設計,經典的,經得起歲月推敲的。我更希望我的設計不要只要有一點點小的驚喜,這個小驚喜會讓你穿這件衣服時產生感情。穿著體驗:一定是可以讓不同人去駕馭,穿著時一定不能讓人產生拘束感!畢竟衣服只是衣服,它是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結合。舒適:材質,細節,功能性,以及穿著者對這件衣服的見解。所以在我這段時間里一直在研究可脫卸和一衣多穿,那些可脫卸的口袋,領子,帽子袖口以及裝飾物,所有的這些都會跟人有互動性,而這種互動性恰巧是我對我自己設計風格的定義。
Q:談一談你的畢業設計?
許寧:我希望的設計是男生和女生都可以穿著的一個系列。不是所謂的傳統意義的中性性冷淡,而是帶有倔強,率性,有生活感的服裝。
我的畢業設計叫做:mute。靜音靜默的意思,我想表達一種“深層次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想法。其實這個靈感來源于我小的時候的一段經歷,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是一個非常非常內向的孩子,不愛跟小朋友出去玩,不喜歡跟人交往,也不喜歡跟人說話。我喜歡自己一個人畫畫,或者白日夢。但是其實,當我們很多人不說話的時候即使我表面非常的安靜,但是我內心其實是非常的澎湃的,我們會聽很多話,然后進行思考,或者聽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所以我把這種內心和外表的沖突作為我這次的設計的主要研究,用一句話來說應該就是:when you keep silent, the thunder hidden inside。在設計細節上我用了很多功能性地設計:可脫卸的口袋、領子、帽子、以及一些小的配件。兩面穿或者一衣多穿是我這次畢設的或者說是我個人風格的標簽。在結構上我用了很多耳朵一樣的裁剪手法,將一個平面空間通過最直接的剪開添加的方法營造多重空間,因為我覺得耳朵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器官,他跟我們的臉部其實處于一個非常詭異的三次元。我還用助聽器的材質發展了一系列的輔料:比如說silicon的按扣,商標,拉鏈條和鞋套,傳統的非常天然的棉,羊絨混紡兔毛,絲混紡有機棉,非常工業的尼龍和防水面料都構成了強烈的沖撞敢。顏色是我前幾個project一直延續的藍色系,這一次我添加了更多的不同色調的藍色:天藍,深藍,寶石藍,就好像你的一天從早餐到深夜,天色變化的一個過程。同時我用了那些靜音按鈕的顏色去豐富這個藍色的色調,那些夕陽的黃色像小的按鈕,跳躍在整個系列里。
photo by ChenChen
這個系列男孩氣的款式造型以及和女孩的透明的材質也都很有很強烈的反差感。
Q:看到你系列里有很多小球一樣的配飾能談一談么?
許寧:這是我跟一個產品設計師林濤的一個合作,他同樣使用了橡膠做了很多類似聲音碎片的小球,黃色藍色用金屬進行了串接。這些小球就像我們記憶力很多有故事的點,藏著快樂或者不快樂。這些配飾的可佩戴性也非常的強。也很感謝qiaoyunpeng跟我合作的一款雙肩包受到了廣大好評 。 accessory by Tao Lin
Q:在倫敦時裝周上進行服裝發布的效果如何?
許寧:這次秀很成功,收到了很多雜志及媒體的曝光,vogue uk, WWD(國際女裝網).ID magazine, not just a lable, showstudio, cent magazine, wonderland magazine,clash magazine,grey field magazine 等多個媒體的關注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