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零售市場空間太大,商品品類太復雜,用戶層次和需求太分散,戰國群雄是常態,春秋一統是夢想。因此,未來幾年,當當將堅持品類戰略不動搖。
——當當創始人兼CEO 李國慶
當當網今天正式宣布更名為“當當”,并棄用“購物享‘當當’”口號,更改為“敢作敢‘當當’”。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當當還是一家圖書電商。或許你不知道的是,在今年第二季度,當當服裝品類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全平臺銷售額的一半。
過去這些年,當當一直在如何突破單一品類電商的道路上努力著,從圖書,到全品類的嘗試,再到聚焦服裝,以及打造時尚電商品牌。這一次,當當能夠成功嗎?
先從其立足之本“圖書”業務說起
當當Q2共計營收33億元,實現凈利潤2880萬元。作為其立足之本的圖書業務營收13.56億元,同比增長43.5%,占總營收的41%。而這一占比,在Q1還是30%。據第三方數據顯示,當當在圖書市場的份額為48%,領先排名第二的京東的28%。
圖書業務作為立足之本,當當也在不斷的嘗試更多。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來襲,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購買圖書、閱讀電子書。
當當最近的戰略顯示,其正在大刀闊斧的改造圖書業務。9月份上線的新版當當圖書APP,依托20萬正版電子書資源,推出了分析用戶數據精準推送書籍、基于LBS功能的游戲“偷書” 、免費借閱等功能。官方宣稱,“此舉乃其挑起推動第二次改變的重擔,開啟了從紙質書向電子書改變的新時代。”
圍繞圖書業務,當當還推出了讀書周播節目《葵花的BOOK思議》,眾多明星通過此節目可以分享讀書心得并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等。大多數讀書類節目都是叫好不叫座。但凡和書沾一點邊的,最后的下場都不會很好。請來誰坐鎮、談什么,單是這兩項內容就將本已較少的受眾再一次縮小。當然,不排除當當日后將其做的噱頭十足,而那時,其節目的目標受眾或許也會發生大的變化。
要想立足市場,單是圖書還遠遠不夠
此前當當與京東的圖書價格戰,前者的毛利潤率曾一度下滑,2011年Q4跌至10.5%觸底,一直到2012年Q4,其毛利潤率始終在低位運行。意識到主攻單品類非長久之策,當當開始了品類擴充、平臺化戰略。
2012年,隨著第三方賣家進駐,其在涉及圖書品類外,增加了服裝、母嬰、家居等百貨商品。既然在做百貨,又接入第三方賣家,當當在本質上成為了另外一個天貓和京東。
一方面,經營多年,當當圖書電商的屬性已經在用戶腦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當當并沒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統,用戶體驗差強人意。因此在百貨大戰中,面臨天貓和京東這樣強勁的競爭對手,當當并無優勢。
從百貨到專注服裝,當當勝算幾何?
當當Q2財季財報中,服裝類增速已超圖書業務,其交易規模已經超過整體平臺交易額的50%。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當當就已將服裝類作為業務新重心。此類銷售額的業績也頗為明顯,從2012年的5億元飆升到2013年的27億元。
當當的負責人此前曾向媒體透露,今后無線和服裝是其戰略的重中之重。針對超過60%訂單來源的移動端,當當推出了集導購與社區為一體的新版APP,擁有Chic Now/Go時尚購物頻道、當當腔調及iwant話題購物社區等板塊。其功能的實現與美麗說、蘑菇街類似,針對不同定位的用戶進行時尚引導和推薦,通過話題引導植入商品,以此來進行商品的銷售。
從引入獨立設計師、概念買手店、淘寶特色C店,到時不時在798開一場時裝發布會等動作來看,當當已經在集全部力量發力服裝品類,而且還將其包裝為時尚電商。它會擠掉也是打此招牌的競爭對手嗎?
天貓在4月宣布與時尚集團聯手,致力于在品牌包裝、品牌推廣、品牌展示、媒體傳播、時尚資源整合、App和網站功能支持等維度提供全面的電商品牌時尚解決方案。而美麗說作為之前阿里親自扶持成長后來又被拋棄的時尚電商的老兵,也在年初開了一場時裝發布會,似乎在向外界聲明,姜還是老的辣。
所以說,變形為時尚電商,當當一點也不比百貨時代輕松:巨頭尚有時尚集團背書,新秀的時尚電商品牌或也早已深入人心,當當的重塑之路還有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