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節即將來臨,電商們的明爭暗斗硝煙四起,一邊用各種玩法吸引消費者,一邊還為呈幾何級增長的訂單耗費精力。面對蜂擁而來的訂單,怎么才能不崩潰?
在電商行業中,商超業務是訂單結構最為復雜的。一個商超的訂單往往包含幾十件不同種類的貨品,揀貨和包裝環節的工作量非常大。只有提高倉儲配送的效率,把每一單的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和傳統意義上的倉庫相比,電商背后的倉儲,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在這里,各種品牌的水不是放在一起的,而是根據購買的數據來選排位置,食品和洗護用品區的距離最短。大數據顯示,大多數消費者喜歡在買食品的同時,再買點洗護用品。
從下單到打包裝箱,最復雜的問題就出在揀貨上。在天貓超市華北倉庫,一個2萬平方米的倉庫,分揀員完成一單訂單的揀貨,只需要3分鐘。去年“雙11”,正是基于這樣的效率,一天內完成了60多萬件的訂單分揀。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簡單的網購背后,需要有一個巨大的物流體系來支撐。對于電商物流來說,誰把效率做到極致,誰才能做大做強。中國電商已經具備了大數據、云計算的交易平臺。不久的將來,智能化倉儲、機器人將更加廣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