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馬來西亞PURO公司的黃振南第一次帶著產品來中國參加國際展會,“一帶一路”戰略和跨境電商的興起,讓他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我們做實業的,每天飛來飛去不太現實,現在有了互聯網平臺,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進行貨物流通更方便了。”黃振南說。
在昨日剛剛閉幕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這家主營健康護膚產品的馬來西亞企業希望借此機會尋找電商合作伙伴,讓中國消費者在網上就能買到他們的產品。
參與此次展會的中國諾網高級優化師羅強賓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外貿企業尋求拓展海外客戶的新渠道,跨境電商成為最佳選項。
海博會的布展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外貿的“互聯網+”趨勢。在展會專門開設的跨境電商展示區,各類跨境電商平臺、專門服務于跨境電商平臺的物流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互聯網營銷公司層出不窮。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較去年增速提高12.2個百分點。
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交易額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7.3%,較去年底提高2.5個百分點。
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也進入急速增長期。去年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企業超過20萬家。
不僅僅是銷售,“互聯網+”還在商業模式、平臺和創意多個方面改變中國外貿的格局。
在互聯網思維引領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整個產業鏈都在發生著變化,傳統外貿的工廠、供應商、制造企業都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紛紛進軍跨境電商,有的開始在線征集設計方案,有的嘗試海外建立平臺,還有的試圖整合上下游供應鏈等。
“如今,產品設計方案可以從創客平臺獲取,在互聯網平臺上設計方案的提出和不斷完善可以最低成本,就連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可借助互聯網完成,這在過去幾乎無法想象。”來自廣州的一家參展商企業設計主管說。
借助專業的跨境電商平臺和遍布全球的物流體系,中國產品的觸角沿著“一帶一路”不斷延伸。
成立于2013年的俄速通公司是對俄跨境物流和海外倉儲服務的供應鏈解方案提供商,在哈爾濱、上海、廣州等地設有分撿倉。今年7月,這家公司在莫斯科太陽城區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倉,一期占地8000平方米,二期12000平方米,目前日處理訂單能力1萬件。
通過其跨境電商物流體系,國內賣家只需將貨物交到其國內的集貨倉,就可為賣家提供后續運輸,清關,入庫質檢,接收訂單,訂單分揀,多渠道發貨等所有物流環節的操作。
該公司還與俄羅斯當地一家物流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當中國產品運到俄羅斯后,由當地快遞企業將產品送貨上門。
“中國外貿互聯網趨勢明顯,越來越多的中國外貿企業,通過互聯網,將自己的產品賣到國外去。跨境電商的繁榮發展,也給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俄速通公司經理張金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