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不久的“6·18”,是眾多電商平臺大促銷的日子。位于惠東平山的得天鞋業有限公司辦公樓里,10多臺電腦前,客服人員正忙著回復顧客的咨詢,一旁的倉儲庫內,裝著女鞋的盒子堆積如山,幾名員工正忙著打包分裝,把這些鞋子發往全國各地。
這家原本只做外貿生意的鞋企,這幾年嘗到了電商銷售的甜頭。在“雙十二”“618”這樣的電商平臺大促銷日子,一天可以賣鞋上萬雙。跟得天鞋業一樣,這幾年越來越多惠東鞋企借力電商平臺開拓內銷市場。
惠東縣中小企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縣有200多個知名品牌在天貓、京東等主要商城網站銷售,4000多家鞋企借助電子商務促進營銷,年銷售8000多萬雙,銷售額達40多億元。
這樣一組數據更能體現惠東電商的發展速度。2014年,惠東的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為8.541,網商指數為6.558,在全國各縣中排名第49位,廣東第2位。惠東電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正在轉型中的惠東女鞋產業作出的積極貢獻。
惠東女鞋的電商路與溫洲等國內知名鞋城相比,仍稍顯落后。不過,對于這個年產鞋達到9.5億雙的“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未來的“互聯網+”之路十分寬廣。
關掉實體銷售店一心做網店
在惠東鞋業同行的眼中,賴金宏是惠東女鞋走電商路的開拓者。這個臺灣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嘗鮮”網上銷售。2005年左右,賴金宏來到惠東,有了之前的網上銷售經驗,他選擇在網上賣惠東女鞋。
10年前,鮮有惠東女鞋在網上銷售,惠東女鞋的知名度并不高。賴金宏經營的惠東縣皓御鞋業有限公司推出“172巷”牌子的女鞋在網上銷售。初期一天只能賣幾雙鞋。賴金宏說,初期只能走價格策略,通過低廉的價格吸引顧客,后來顧客得知我們的鞋子不僅價廉,而且質優,“回頭客”慢慢地多了,如今一天可以賣幾百雙。賴金宏的網店如今積累了一批老客戶,并且經常跟他們互動,聽取他們的訴求。
惠東斑馬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星華也是惠東女鞋走電商路的先行者。2005年,江星華在廣州開鞋店,不過鞋店的生意并不好做,特別是2006年鞋店生意開始下滑。為應對困局,他開始“觸網”,在網上賣鞋。慢慢地,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2007年,江星華關掉了實體店,一門心思撲在網店,網店的生意越來越旺。
江星華轉型的背后,是幾年來電商迅猛發展對線下銷售的沖擊。昂貴的租金、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繁瑣的促銷雜費等,令不少實體店喘不過氣,一些人在堅守,一些人關門退市,還有一些人則像江星華一樣選擇轉型。
外貿下滑用電商平臺做內銷
賴金宏和江星華的公司并不制鞋,他們主攻銷售,在網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惠東有6000多家制鞋企業,不少鞋廠老板只是專注于貼牌訂單銷售,比如外貿出口等。這幾年外貿生意并不好做,前些年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這幾年又不時受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
外貿訂單受影響后,惠東女鞋內銷的比例在加大。這幾年,國內電商平臺快速發展,特別是淘寶、天貓、京東等主要商城網站的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一些鞋廠老板決定利用電商平臺進行內銷。
得天鞋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總監范帝景說,2012年公司開始在阿里巴巴做女鞋批發,后來通過網店銷售自己的品牌—“玉步之戀”。10多人的電商團隊經過努力,該品牌越來越響,如今一天可以賣七八百雙鞋。
網上賣的女鞋大多是PU(聚氨酯)材質,競爭激烈。有惠東鞋企轉而銷售更為高檔的真皮女鞋。惠州遠東鞋業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部經理張潔虹介紹,他們走差異化競爭路線,公司在天貓和京東銷售“牧羊女”真皮女鞋,目前正在努力打響該品牌。
惠東鞋業作為傳統制造業,這幾年開始擁抱“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鞋企老板具備這種意識。記者接觸的一些制鞋老板,幾年前采訪時他們對于電商平臺等知之甚少,如今說起來頭頭是道。一些鞋企老板聘請了年輕的電商人才,這幾年惠東的電商人才逐漸增多。惠東還涌現不少電商服務公司,為制鞋公司提供各種電商服務。
惠東電商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經營惠東女鞋的淘寶C店(普通網店)共有4200多家,天貓商城的網店有50多家。發展迅猛,2013年10月惠東電商協會剛成立時,淘寶C店為2000多家,天貓網店為20多家。
網店吸引“回頭客”同樣靠質量
擺脫線下沉重的門店租金,轉而投身成本較低的電商,一切看起來很美,特別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人工效率。但當大家一頭扎進電商市場后,發現現實并不如想象得那般美好。
張潔虹說,雖然自己走的是差異化路線,但是網上不同品牌的真皮女鞋之間的競爭很激烈,特別是知名品牌對中小品牌的沖擊很大。
不少惠東鞋業電商從業者都感受到激烈的線上競爭。雖然省掉了門店租金,但是也有新的成本,如物流費用、廣告推廣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