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0月“跌跌不休”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阿里巴巴以68美元的發行價成功上市,成為史上最大IPO。首個交易日大漲38.1%,市值高達2314.39億美元,成為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聯網公司。此后2個月,阿里巴巴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在2014年11月10日達到119.15美元/股的最高價,累計漲幅高達75%。
世事無常,阿里巴巴股價的大漲勢頭戛然而止,陷入了長達10個月的震蕩下行之路,市值縮水達1407億美元。2015年8月24日,阿里巴巴首度跌破發行價后仍難掩頹勢。9月8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股價已經從最高峰時的119.15美元跌到60.91美元,市值跌至1530億美元,不敵騰訊。在過去的10個月里,阿里巴巴的市值離頂峰時已蒸發了相當于4個京東的市值。
阿里股價差強人意的表現也引來外媒的“毒舌”報道,指出阿里的股價被高估。“阿里巴巴的公司及其股票配不上當前的市值,阿里巴巴股價很可能下跌50%。”美國專業財經周刊《巴倫周刊》刊登的一篇題為《阿里巴巴股價為何還能再腰斬》,其中這樣評價道。
營收增速在放緩
阿里業務下滑的另一個反應從校招名額上的首次縮減也不難看出,阿里擴張的腳步正在放慢。“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效益好才會多招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記者,此次阿里巴巴縮招的主要原因是其業務的下滑,“這一點從阿里的財報上可以看得出來,營收增速在放緩。”
上個月,阿里發布了最新一期財報顯示,其總營收202.45億元中157.12億元來自中國零售平臺的收入,約占總營收的77.61%,盡管這一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依然表明阿里巴巴業績增長過度依賴中國的經濟形勢,而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業務下滑的最直接表現就是用戶數增速放緩,以及活躍用戶被京東、唯品會等搶走。”
“大家對阿里增長前景的擔憂是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畢竟國內電商市場趨于飽和,阿里的國際業務又比較單薄。”一位金融分析師分析,“阿里此前布局太多,投資和控股了很多公司,這些公司的業績并不理想,現在對自己的財報數據也有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