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新政重擊 跨境電商或“急剎車”
時間:2016年04月12日來源:全球紡織網作者:
“我正在瀏覽我們平臺上的女式箱包,原來那些貴的品牌全部都下架了。估計只能賣2000以下的商品,或者干脆就不賣了。”跨境電商平臺“網易考拉”一名內部人士頗有點焦慮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正在瀏覽我們平臺上的女式箱包,原來那些貴的品牌全部都下架了。估計只能賣2000以下的商品,或者干脆就不賣了。”跨境電商平臺“網易考拉”一名內部人士頗有點焦慮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同時,網易考拉也正在緊急醞釀品牌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并依據新政找出對自己有利的產品。
這距離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正式實施僅有三天的時間,但整個跨境電商行業已經炸開了鍋。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說,其擔憂的并不是價格本身,而是未來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表示,電商行業非常歡迎繳稅透明化,也并不反對繳稅。其擔憂在于,一旦將跨境進口電商視同一般進口貨物管理,意味著過去兩年的跨境創新監管模式被推翻。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新規沒有設置緩沖期,諸多新規細則尚未明晰,一些商家可能會感到困惑。此外,對于投資人來說,一旦創新的業務模式被否定或帶上了緊箍咒,那么此前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投資或將冷卻下來,行業高增長的態勢也可能會停滯。
改變品類求生
此次政策調整前,行郵稅共設為4檔稅率,分別為10%、20%、30%和50%。調整后,行郵稅稅率分別為15%、30%和60%。其中,15%稅率對應最惠國稅率為零的商品;60%稅率對應征收消費稅的高檔消費品;其他商品執行30%稅率。
由于新政的實施并沒有設置緩沖期,這一周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幾乎陷入混亂。同時,為了趕上“免稅”的最后一班車,一些精明的消費者在三月底便開始大量囤貨,然而他們也未能“幸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商平臺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在4月8日當天,幾萬個包裹在清關過程中要按新政收稅,導致包裹無法從保稅倉出庫。“這些消費者本來以為是免稅的,結果到那天還是要按照新的稅收標準算。一些本來價格就不高的產品,都被退貨了。”
上海市民潘小姐半個多月前在亞馬遜海外購購買的商品,也被中國郵政扣留并電話通知要求補交五百多元的稅,如此一來,與國內商品差價并不大,而在國內購買還能享受統一的售后服務。她很淡定地對記者說:“想都沒有想,直接就退貨了。”
這對于跨境電商平臺來說,打擊不可謂不小。
目前,跨境電商平臺已經著手開始研究品類調整。前述網易考拉人士透露,由于新規中對單筆訂單的價格進行了限制,考拉也會對貨品結構做調整。“比如高端的化妝品,國內專柜也就是1300多元,原來我們也就賣800多元,現在加上稅要400多元的話,完全沒有優勢了,這類商品我們就不會再賣了。”
因此,未來的跨境電商或將更加集中售賣一些稅率方面存在優勢的產品,比如以前洗護類稅率為50%,現在降低至11.9%。顯而易見的是,稅率高達60%的高端奢侈品在跨境電商平臺或將銷聲匿跡。
行業熱度降溫
實質上,跨境電商行業在近幾年的突飛猛進,有賴于政策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自2008年至2015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從8000億元增加到5.2萬億元。
由于政策的震懾效應,加上跨境電商平臺自身調整,跨境電商行業或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減速。不過,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認為,國內保稅倉和自營模式的平臺受到沖擊最大,而采取海外直郵模式的平臺受到的影響則會相應較小。
前述網易考拉內部人士透露,考拉在未來也會相應加大海外直郵的商品比例。“由我們的買手去國外采購商品,并與商家協商好從海外直接發貨。”
而在北京蘇寧云商副總經理嚴春永看來,跨境進口電商稅制改革,主要規范的是跨境進口電商行業存在不正當競爭的現象,把基本靠人帶的海淘與規范的跨境進口電商區分開。隨著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效率提升,以及成本的優化,稅改帶來的價格上升或將可以化解。
有投行人士分析認為,跨境電商行業在今年將會出現兩極分化,一是巨頭型平臺,另一類則是有特色的垂直平臺。而商品結構的多樣化,將成為平臺核心的競爭力。這一點非常考驗平臺對海外品牌的談判把控,以及跨境采購的能力。
“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甚至死掉一批也并不意外。跨境電商的企業應該多從服務和運營上著手改善,不能再盲目燒錢和擴張。”(21世紀經濟報)
同時,網易考拉也正在緊急醞釀品牌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并依據新政找出對自己有利的產品。
這距離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正式實施僅有三天的時間,但整個跨境電商行業已經炸開了鍋。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說,其擔憂的并不是價格本身,而是未來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表示,電商行業非常歡迎繳稅透明化,也并不反對繳稅。其擔憂在于,一旦將跨境進口電商視同一般進口貨物管理,意味著過去兩年的跨境創新監管模式被推翻。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新規沒有設置緩沖期,諸多新規細則尚未明晰,一些商家可能會感到困惑。此外,對于投資人來說,一旦創新的業務模式被否定或帶上了緊箍咒,那么此前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投資或將冷卻下來,行業高增長的態勢也可能會停滯。
改變品類求生
此次政策調整前,行郵稅共設為4檔稅率,分別為10%、20%、30%和50%。調整后,行郵稅稅率分別為15%、30%和60%。其中,15%稅率對應最惠國稅率為零的商品;60%稅率對應征收消費稅的高檔消費品;其他商品執行30%稅率。
由于新政的實施并沒有設置緩沖期,這一周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幾乎陷入混亂。同時,為了趕上“免稅”的最后一班車,一些精明的消費者在三月底便開始大量囤貨,然而他們也未能“幸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商平臺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在4月8日當天,幾萬個包裹在清關過程中要按新政收稅,導致包裹無法從保稅倉出庫。“這些消費者本來以為是免稅的,結果到那天還是要按照新的稅收標準算。一些本來價格就不高的產品,都被退貨了。”
上海市民潘小姐半個多月前在亞馬遜海外購購買的商品,也被中國郵政扣留并電話通知要求補交五百多元的稅,如此一來,與國內商品差價并不大,而在國內購買還能享受統一的售后服務。她很淡定地對記者說:“想都沒有想,直接就退貨了。”
這對于跨境電商平臺來說,打擊不可謂不小。
目前,跨境電商平臺已經著手開始研究品類調整。前述網易考拉人士透露,由于新規中對單筆訂單的價格進行了限制,考拉也會對貨品結構做調整。“比如高端的化妝品,國內專柜也就是1300多元,原來我們也就賣800多元,現在加上稅要400多元的話,完全沒有優勢了,這類商品我們就不會再賣了。”
因此,未來的跨境電商或將更加集中售賣一些稅率方面存在優勢的產品,比如以前洗護類稅率為50%,現在降低至11.9%。顯而易見的是,稅率高達60%的高端奢侈品在跨境電商平臺或將銷聲匿跡。
行業熱度降溫
實質上,跨境電商行業在近幾年的突飛猛進,有賴于政策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自2008年至2015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從8000億元增加到5.2萬億元。
由于政策的震懾效應,加上跨境電商平臺自身調整,跨境電商行業或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減速。不過,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認為,國內保稅倉和自營模式的平臺受到沖擊最大,而采取海外直郵模式的平臺受到的影響則會相應較小。
前述網易考拉內部人士透露,考拉在未來也會相應加大海外直郵的商品比例。“由我們的買手去國外采購商品,并與商家協商好從海外直接發貨。”
而在北京蘇寧云商副總經理嚴春永看來,跨境進口電商稅制改革,主要規范的是跨境進口電商行業存在不正當競爭的現象,把基本靠人帶的海淘與規范的跨境進口電商區分開。隨著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效率提升,以及成本的優化,稅改帶來的價格上升或將可以化解。
有投行人士分析認為,跨境電商行業在今年將會出現兩極分化,一是巨頭型平臺,另一類則是有特色的垂直平臺。而商品結構的多樣化,將成為平臺核心的競爭力。這一點非常考驗平臺對海外品牌的談判把控,以及跨境采購的能力。
“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甚至死掉一批也并不意外。跨境電商的企業應該多從服務和運營上著手改善,不能再盲目燒錢和擴張。”(21世紀經濟報)
相關閱讀
- 德邦快遞“春節不休”:全力保障服裝行業春節走貨如常2021.01.26
- 深圳首家服裝批發電子商務平臺上線2021.01.15
- 奢侈品電商 Farfetch 一季度中國市場表現強勁2020.04.21
- 日本服裝集團 TSI 收購美國滑板和滑雪裝備電商2020.04.14
- 全球網購訂單量在疫情期間增長了88%2020.04.06
- 雙11大戰 安踏等服裝數據太上頭了2019.11.12
- 雙十一將至,海外奢侈品電商折扣戰更加本土化2019.11.06
- 折扣力度“史上最大” 雙11電商巨頭如何挖掘市場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