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恒源祥”在開幕式上亮相,然后穿著“安踏”進入賽場,然后脫掉“安踏”、露出“李寧”或者“阿迪達斯”或者“耐克”進行比賽,然后再穿著“安踏”上臺領獎。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在競賽,各類品牌服裝贊助商也在“奪金”。這只是比賽時有機會“露臉”的,更多的贊助商在鏡頭外,競爭的激烈程度毫不遜色。
4年一屆的夏季奧運會已經變成了一場愈演愈烈的商業爭奪戰。賽場內外、運動員身上,每一寸空間都被精明的贊助商挖掘到了極致。奧運金牌大戶中國隊,自然是商家眼中的“金牌合作對象”。
贊助商喜歡什么隊
想為中國奧運軍團出錢、出力,主要途徑有三:一是成為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二是贊助不同項目的代表隊。三是挖掘個別隊員,與其簽訂合作協議。
“貧富不均”的國家隊
本屆奧運會,精明的中國企業并沒有對昂貴的國際奧委會贊助商給予太多的熱情。
中國內地企業中,只有一家上榜——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水晶石”),且贊助等級位于第四層次,即2012倫敦奧運會的供應商和服務商。不過即便做國際奧委會贊助商里的“小弟”,花費仍然巨大。有外國媒體預測,水晶石的贊助費用高達1470萬美元(約合8820萬元人民幣)。
更多的企業選擇了贊助中國奧運軍團。據《中國經濟周刊》不完全統計,中國奧運代表團31類項目,共獲得了國內外62家贊助商的支持。
據中國奧委會官網顯示,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有8家,分別為恒源祥、安踏、伊利、新浪、寶馬、希爾頓榮譽客會、茅臺酒及中糧集團;贊助商為安利紐崔萊;供應商3家,分別為浪莎、策樂和中國外運。
加上贊助代表隊或隊員的企業,本屆奧運會,贊助中國軍團的國內外企業達61家,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一家準上市公司。此外還有一名獨特的贊助商——內蒙古鄂爾多斯(9.17,0.00,0.00%)市政府。
對照之下可以發現,贊助商的偏愛十分明顯。比如最熱門的中國男子籃球隊,有19家贊助商,數量最多;最少的只有4家贊助商,如射箭、蹦床、藝術體操、摔跤、舉重、現代五項、鐵人三項、賽艇、女子水球、花樣游泳等代表隊。
62個贊助商中,贊助代表隊數量最多的為安踏、恒源祥、策樂,均贊助了全部31個代表隊。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近些年,中國籃球的CBA職業聯賽運作得當,商業價值越來越高,掙的錢50%都用到了國家隊的備戰中,同時贊助商的數目和經費也越來越多。
最不缺的是衣服
中國的體育健兒們最不缺的就是衣服。
參加開幕式的禮儀服,由恒源祥贊助。恒源祥集團品牌中心經理郭建晨告訴記者,奧運期間將在全國多個地區進行奧運禮服的巡展,以謀求讓這套被網友們稱為“番茄炒蛋”的禮服更深入人心。
比賽領獎服“冠軍龍服”則由安踏贊助。另外,安踏還提供了中國代表團除正式禮儀服和競賽服以外的所有服裝,包括運動外套、運動短T恤、運動褲、運動鞋等。
曾經的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李寧公司也不甘示弱,為國家體操、射擊、跳水、乒乓球和羽毛球5支奧運代表隊提供比賽服裝——“赤鱗”系列。近日,李寧公司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李寧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未來兩三年,我們要大幅度地增加籃球品類在李寧品牌中的銷售份額和比重。除了籃球之外,還有羽毛球、跑步,這三個運動項目將會成為我們主要的品類。”
運動用品服裝品牌中的后起之秀361°則為曲棍球、現代五項、自行車、壘球、手球、鐵人三項等6支國家隊提供比賽服裝。此外,361°還與中國游泳運動員孫楊簽署了贊助協議。不光是運動員,央視體育頻道的奧運報道記者團也獲得了361°提供的裝備。
隨著孫楊在400米自由泳比賽力克韓國名將樸泰桓取得金牌,由孫楊擔當主角的361°廣告適時在各頻道播出。
除了本土贊助商外,國際知名運動品牌依然活躍。阿迪達斯贊助了中國男女足球隊、中國男女排球隊、中國男女跆拳道隊、中國男女擊劍隊、中國拳擊隊(包括男子、女子和青年隊)、中國男女柔道隊等13支運動隊。
另外中國國家籃球隊、舉重隊、摔跤隊、田徑隊、網球隊、射箭隊和沙灘排球隊等7支中國軍團,將穿著耐克公司贊助的運動裝備出場比賽。此外,耐克還與劉翔、李娜等明星運動員簽署了贊助協議,專門為他們設計競賽裝備。隨著李娜在第一輪比賽的早早出局,對其寄予厚望的贊助商恐怕很難高興起來。
不過,他們還不是最郁悶的。每屆奧運會,都有一些未獲得奧運最終參賽資格的隊伍,比如本屆奧運會的中國男女足、男排、男網、男子曲棍球,他們的贊助商便無緣在奧運會上露臉。
看點一
1.1萬億的經濟規模
在贊助中國奧運軍團的61家國內外企業中,有29家上市企業,這些企業的上市地點范圍覆蓋全球,具體為:中國大陸A股13家、港股6家、紐交所3家、納斯達克(微博)2家、德國2家,中國臺灣、韓國、日本各1家。此外還有一家國內企業相宜本草,剛剛發布公告,擬于今年登陸上交所。
除6家上市公司未能查詢到相關數據外,包含相宜本草在內的24家企業,2011年公司營業額共計為1.13萬億元,公司凈利潤共計為683.69億元。
看點二
快消企業最多
快速消費品仍然占據著奧運贊助的重要地位。在中國軍團上市公司贊助商名單中也是如此,有8家企業屬于快速消費品行業:茅臺、燕京啤酒(6.62,0.00,0.00%)、伊利、浪莎、珠江啤酒(9.73,0.00,0.00%)、中糧集團、蒙牛、相宜本草。
奧運會最持久的合作伙伴之一可口可樂,有著80年的奧運合作史,可口可樂成為歷屆奧運會的指定飲料,同時也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
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伊利似乎也看到了奧運會對其品牌的影響力和宣傳。自2005年簽約北京奧運會以來,伊利的品牌價值已從當年的136.12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201.35億元。2011年伊利的公司營業額達到374.51億元。
另一家廣為人知的乳制品企業蒙牛,雖然沒有砸下重金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但是對于中國男子籃球隊的贊助還是讓它榮登中國奧運贊助軍團的席位。
看點三
運動品牌競爭最激烈
作為全世界矚目的體育賽事,運動員身上的比賽服裝更是各大運動品牌的必爭之地。
在中國奧運軍團上市公司贊助名單中,運動品牌以7家的數量名列第二大類的贊助類別,7家公司分別為安踏、李寧、361°、耐克、名樂(中國)、阿迪達斯、美津濃。
安踏作為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冠軍龍服”等運動員服裝,而老大哥李寧則贊助了女子體操、跳水、乒乓球等多支奪金熱門隊伍。于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運動員們穿著安踏入場,脫下外衣,露出李寧等品牌的競賽服進行比賽的現象比比皆是。
2011年,安踏與李寧的公司營業額相差不大,李寧以2000多萬元的微弱優勢領先;但在公司凈利潤中,后起之秀安踏卻大大領先,凈利潤為17.3億元,遠超李寧3.8億元的凈利潤。另外,營業額遠遠少于這兩家公司的361°也不容小視,去年獲得了11.3億元的凈利潤。
看點四
隱形冠軍是物流企業
提到中國奧運軍團的贊助商,公眾最熟悉的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大牌,但最財大氣粗的贊助商卻是物流企業。
雖然只有兩家企業上榜,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和UPS,但無論在行業排名還是營業規模上,這兩家企業均名列前茅。
UPS還是30家贊助企業中營業規模和凈利潤最高的企業——2011年營業規模約3346億元、凈利潤約239億元,是贊助企業中的首富。UPS沒有選擇中國奧委會作為合作伙伴,而是轉投了大熱門中國男子籃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