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溫州市市場監管局在其官網發布通報稱,溫州市市場監管局于2015年第四季度開展流通領域服裝質量專項抽查檢驗。本次抽檢地區為鹿城、瑞安和龍灣,共抽樣檢查7家單位經銷的42批次服裝,不合格20批次,不合格率為47.6%。
不合格項目為使用說明(標識)、纖維含量、pH值、耐干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染料遷移性能、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如標稱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 生產的1批次“H&M” 女式休閑褲被檢出耐干洗色牢度項目不合格;標稱石獅市威力斯服飾織造有限公司 生產的1批次休閑褲,被檢出耐皂洗色牢度、染料遷移性能、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項目不合格。
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相關經銷單位停止銷售問題產品。消費者如發現經銷單位銷售上述不合格商品,請及時撥打市場監管部門12315熱線舉報或反映。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服裝產品時,要先看清楚產品的標識,每件產品都應該附有產品的說明標簽和合格證,包含面料的成分與含量、號型標志、洗滌標志、企業名稱與地址、產品名稱、執行標準編號、等級、檢驗證明(檢驗員)、安全技術類別等項內容。一般正規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標識完善準確,而標識缺漏或混亂的產品往往產品的內在質量同樣值得懷疑。
不合格項目分析
使用說明(標識)不合格原因:該項目的不合格是造成此次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標識項目主要考核產品掛牌和洗水嘜標注的規范性。服裝市場經過多年的監管,現在大多數企業都知道標識的重要性,只有小部分企業對服裝掛牌和洗水嘜還不是很重視,對標識的相關標準不是很了解,企業產品掛牌“標識”缺少專業人士,所以造成標識標注不規范。標識是消費者購買衣服最直接的信息,如果這個信息不對的話就會誤導消費者,消費者無法詳細了解自已的購買衣服質量情況以及在掛牌上相關產品質量信息,容易會引起沒有必要的商家與消費者之間質量的糾紛。
纖維含量不合格原因:該項目的不合格是造成此次合格率偏低的另一主要原因。纖維含量項目主要考核產品的面料成分與其明示標注的符合性,目的是規范企業明示行為,避免以次充好。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一是企業沒有建立好原料的驗貨制度,對面料的采購缺乏有效的控制機制和手段;二是企業缺少專業纖維含量檢測人員與檢測設備。未經檢測,直接偽造纖維含量數據打在洗滌標簽上。三是企業把面料商提供纖維含量誤認為是正確的,直接打上去,實際檢測出來的成份與提供的并不一致。四是有些企業明知纖維含量不是這樣,還故意打上某某纖維含量,以便衣服好賣,主要是有些新型纖維含量高,價格就高。
色牢度不合格原因:本次色牢度不合格項有耐干摩擦、耐濕摩擦、耐干洗、耐水、耐皂洗色牢度5項,不合格原因主要在于面、里料固色度不好、染料質量與染整工藝不過關等。這種色牢度差的的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染料易脫落轉移到皮膚上,被人體皮膚吸收,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提高紡織品的色牢度,可以最大可能的降低風險,減輕對人體的危害作用。因此,企業在選擇面料時一定要把好色牢度的質量關。
PH值不合格原因:服裝的PH值不合格就是服裝的酸堿度不合格。人體皮膚呈現弱堿性,過酸和過堿會導致皮膚的酸堿性受到破壞,可能會發生皮膚瘙癢。
染料遷移性能不合格原因:染料遷移性能不合格就是重金屬不合格,染料中超量的重金屬會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超量的重金屬會使得人體產生多種問題。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原因: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指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禁用偶氮染料”。可分解芳香胺主要來自于服裝中的偶氮染料,該染料之所以被很多中小紡織服裝生產企業應用于紡織品、服裝、皮革制品、家居布料之上,主要基于兩個原因: 1)價格因素。替代這種染料的綠色環保染料多為進口貨,價格要貴3~4倍。 2)來源因素:偶氮染料制造簡單、價格低廉,色種齊全,著色力強,顏色鮮亮持久,色牢度高。然而,偶氮染料在一定條件下,可分解還原出具有致癌性的20多種芳香胺類,這種染料在與人體長期接觸的過程中,其有害成分被皮膚吸收,并在人體內擴散,然后與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釋放的物質混合起來,發生還原反應。在特殊條件下分解產生20多種致癌芳香胺,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經過活化作用而改變人體的DNA結構,引起病變和誘發惡性腫瘤物質,導致膀胱癌、輸尿管癌、腎盂癌等惡性疾病。除了傷害人體健康之外,在生產“禁用偶氮染料”的過程中還會大量排污,由此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