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行業低迷的環境下,這些公司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突破瓶頸尋求出路的?
并購為王
總部位于深圳的歌力思于去年4月才正式上市,此前,歌力思董事長夏國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短期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近兩年整體行業的行情不佳,早前歌力思的年均增長在20%以上,現在大約是10%左右。
在最新的第三季度業績報中,歌力思的單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34.08%和5.78%。記者了解到,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是在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后重新恢復增長。
在服飾品牌行業的經營中,由于國內品牌服飾因在產品企劃、研發設計方面不足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品牌打造需要較長時間積淀所以發展多不順利。所以并購成熟的海外的品牌成為了一個捷徑也是較為輕松的方案。
夏國新認為,收購成熟的服飾品牌對歌力思來說能夠很好地補充品牌陣容。在他看來收購海外知名品牌有助于公司打開國際知名度。
2015年9月,歌力思就宣布出資1118萬歐元協議收購東明國際投資(香港)100%股權。標的公司擁有德國LAURèL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到了今年年初,歌力思又再度出手,斥資2.4億元將美式輕奢潮流品牌EdHardy在華公司的65%的股權收入囊中。
此次業績恢復增長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此前合并的新品牌拉動集團整體銷售。
另一家定位高端的本土女裝公司維格娜絲也同歌力思一樣,堅持走多品牌并購之路。前三季度,維格娜絲實現營業收入5.41億元,同比減少11.1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67億元,同比減少12.44%;雖然前三季度依舊下滑,不過記者梳理后發現,單就其第三季度單季來看,營收降幅逐季收窄: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0.32%;凈利潤0.39億元,同比增長1059.98%。
廣發證券分析師糜韓杰看好這樣的品牌的外延式并購策略。他認若果能夠利用資本市場的杠桿收購更多優質輕奢品牌,可以為如今的服飾類公司業績打開廣闊的成長空間。
轉型他路
大多數傳統的服飾品牌類公司目前多采取完善品類、豐富品牌陣營的方式突破發展瓶頸。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服飾品牌涌進大陸市場,國內本土品牌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其中,受到沖擊最大的是一些本土的中高端服飾公司。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目前國際服飾巨頭已經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依靠品牌占領中高端市場是必然的,在面對國際服飾品牌不斷涌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本土企業唯有創新,否則必將有“滅頂之災”。
于是,一些企業開始謀求多元化發展,試圖轉型其它領域尋求新方向的。
在本土高端女裝公司里,朗姿屬于較早上市的。受到大環境低迷的影響,這家公司近兩年一直在調整發展方向,從2015年開始不斷收購或者入股一些互聯網公司,并宣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要向母嬰、美容、整容、文體教育等多時尚品類業務拓展,打造覆蓋“衣食住行娛美醫”生活方式的“泛時尚生態圈”。
數據顯示,朗姿16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8.26億元,同比下滑1.26%,降幅收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44萬元,同比增長71.7%。分季度看,16年第三季度的收入與凈利潤同比增長32.23%和827.78%。這是因為朗姿本來主營的幾個品牌如朗姿、萊茵、卓可、瑪麗在三季度還是有雙位數的下跌導致總體賬面還是下滑,但之前收購了韓國的童裝、美妝品牌后的銷售對于總營收的增加有一定貢獻,所以目前降幅相較于之前有所收窄。
招商證券(18.190,0.29,1.62%)分析師孫妤分析認為這家公司“泛時尚互聯網生態圈”格局已基本成型,在女裝、嬰童、醫美及化妝品四大領域的布局將為公司后期發展帶來無限可能。在她看來,朗姿所布局的幾個領域發展前景較為廣闊,且業務間的協同效應較高,未來可以通過現有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性獲得紅利。
雖然朗姿在其跨界的轉型之路也被詬病是脫離主業,不務正業。但無論如何,轉型的結果成功與否,最終還是以業績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