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百貨巨頭的傳奇故事,不僅彰顯了百年前十里洋場的商業奇跡,也常常給人新的激勵和啟迪。它們開啟了中國百貨現代化,帶動了中國百貨業和其他商業的振興。
這四大百貨巨頭,指的是先施(今時裝公司大樓)、永安(今永安百貨大樓)、新新(今食品一店大樓)、大新(今第一百貨大樓)四家公司。100年前,它們曾引領了近代中國新式百貨業。
一.先施百貨---中國商業的啟蒙者
先施百貨是華人第一家大百貨公司,成立于香港,上海先施百貨是其分公司,由華僑馬應彪等于1914年創設,先后三次募集股金200萬元,開辦出一家大型環球百貨公司。
先施公司創辦人馬應彪
1.“十里洋場”的“銷金窟”
其在上海南京路浙江路口租地20畝,興建7層大樓,除設商場經營百貨外,還兼營地產、保險、旅館、酒樓、游藝長,規模很大,有職工上千人。
當年先施公司樓上海建設了上海最早的屋頂花園和游藝場,曾吸引了無數上海市民。先施公司因而被稱作“十里洋場”的“銷金窟”。
2.華人創辦的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場
1914年,粵巨商馬應彪以每年租金3萬兩銀子,租期30年的條件租下了易安居茶樓的地皮,于1917年10月20日建成先施公司開業。
“先施”是英文Sincere的音譯,中文意思足誠實無欺。先施百貨上海店的開業,開啟了華人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店。
二.永安百貨----開啟了上海“摩登”時代
永安公司成立于1918年,由旅居澳洲的華僑郭樂、郭泉、郭順等兄弟合資創辦。當年8月22日開張,打出顧客至上的口號.當天的營業額高達18000元,營業額超越了先施百貨。
他們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先施百貨剛成立時,永安百貨就集資200萬港元。以每年5萬兩白銀的代價,從大地產商哈同手中租下了8.51畝土地,租期25年。
但不巧此時毆戰爆發,建筑材料不易采購,工程延至1916年開工,讓先施公司搶了先機。但當其一出道就風頭蓋過先施百貨,宣告了上?!澳Φ恰睍r代的到來。
三.新新百貨----中國最新型之百貨
20世紀20年代,先施、永安等中山人創辦的大型百貨公司先后在上海南京路迅速崛起,很快便執了上海百貨業的牛耳。不過,先施公司內部不久就發生了爭執。
上海先施的“監督”黃煥南、經理劉錫基等人離開先施,自立門戶。與澳洲華僑李敏周一拍即合,一起籌集資本300萬元創辦新新百貨,于1923年破土動工。
當時,南京路已經有了先施、永安這樣著名的百貨商場,新開張的新新百貨如何才能一炮打響,在逐漸繁華的南京路上站住腳?劉錫基認為要贏得顧客,必須大膽超越先施、永安。
于是,新新一改先施、永安主要經營國外貨物的做法,打出倡用國貨的旗號,將公司的經營宗旨定位在推銷國貨精品上,并且在中國政府注冊,這也是第一家在中國政府注冊的大型百貨公司(永安、,先施、大新都在香港注冊)。
新新也正是通過采取這些措施,生意逐漸興隆起來,在南京路站穩了腳跟,并且同永安、先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四.大新百貨---后來居上,成為四大百貨之首
大新百貨成立于1936年1月,創辦人蔡昌是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廣東人,曾與先施百貨的華僑馬應彪于1900年在香港開設先施百貨,后又在公司任職。由此,開始了他涉足國內百貨零售業的第一步。
在南京路這“四大百貨”中,大新百貨是問世最晚的一個,但它博采眾長,不同凡響。
大新廣州店雖然創辦時間比先施廣州店晚17年,但是后來居上。一開業,營業額就一馬當先,居廣州同業之首,一舉成為廣州最受歡迎的購物娛樂中心。
1952年12月,大新百貨改名為“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上海人稱它為“中百一店”。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中百一店的銷售規模和顧客人數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一直處于全國百貨零售業領先地位。
在改革開放后,以“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上交所,人稱“一百股份”。今天,已成為一家跨行業多元化的商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