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16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復評工作總結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公布了“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發展服務優秀獎”“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優秀協(商)會”“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工作推動獎”“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發展服務優秀項目獎”等獎項獲獎單位,并為其頒發證書。
會上,晉江市獲評“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深滬鎮獲評“中國內衣名鎮”、英林鎮獲評為“中國休閑服裝名鎮”、龍湖鎮獲評為“中國織造名鎮”;福建省晉江市深滬商會獲評“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優秀協(商)會”,晉江市龍湖鎮企業服務中心獲評“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發展服務優秀獎”。
據了解,2004年,晉江市第一次獲評“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在這一次復評中,晉江再次通過評審。
紡織產業集群
呈多元化發展
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重要工作之一,集群經濟已成為中國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和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自2002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開展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工作以來,已有206個地區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建立了紡織產業集群試點關系。按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關于加強紡織產業集群工作的部署與要求,復評工作每三年開展一次,今年進行第三次復評工作。本次復評的主要對象是試點時間滿三年以上的197個產業集群試點地區。
據悉,本次復評工作,仍然采取自評與重點考察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的方式。從復評的整體情況看,這三年各集群地區的進步都很大。比如各地區都制定了紡織產業的發展規劃,制定出臺了各種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根據此次參與復評試點集群的統計數據測算(剔除重復計算),2015年,中國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9842.23億元,三年年均增長率為3.37%。綜合測算,2015年集群內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42.27%,利潤占44%。截至2015年底,有10個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年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4家專業市場年銷售額過千億元。“可見,集群經濟已成為中國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及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說,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的大環境下,中國紡織產業集群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色和運行亮點。
創新突圍
積蓄集群發展新動能
夏令敏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在信息技術升級、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流通升級及城市升級的大環境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他認為,面對新常態下的困難與挑戰,要加快創新驅動,積蓄集群發展的新動能,努力建設技術管理先進、質量體系健全、主導產品突出、品牌水平較高、具有國際市場影響力的紡織產業集群。
為此,他建議產業集群要加強創新投入,促進共性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擴散應用;提升集群企業的人才適配水平,建立滿足多層次人才需求的供給機制;實施區域品牌戰略和標準建設工程;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企業核心產品開發與工藝升級等。
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晉江紡織服裝業,歷經30多年發展積淀,培育出一大批頗具規模和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了集化纖、織造、染整、成衣生產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使晉江成為國內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主要集散地,多次獲“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稱譽,這次通過復評也是在預料之中。
作為紡織千億俱樂部成員,晉江紡織業的發展備受關注。在經驗交流環節,晉江市副市長莊天懷在題為《實施創新轉型驅動壯大千億產業集群》的報告中介紹了四條經驗,一是聚集群:形成專業化支撐載體;二是強鏈條:形成一體化產業鏈條;三是促轉型:實現差異化創新突圍;四是抓環保:推進綠色化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