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環保局信息,2015年的100項環保民生實事,包括涉及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整治、固體廢物管理的項目,均已按時完成,或接近完成;但涉及環境管理的15項工作,其中14項已完成,剩余的1項,即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項目,因國家層面尚無法律支撐與制度約束,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政策鼓勵,故目前新改擴建項目實施交易,仍處于前期準備階段。
2016年的100項環保民生實事,包括涉及大氣污染防治的22項、涉及水環境整治的31項、涉及固體廢物管理的10項,涉及環境管理的37項。而其中,備受社會關注的項目,依舊是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為何排推進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的步伐緩慢?陳振華解釋,一方面,佛山作為試點城市,“省里定的是二氧化碳、COD兩項污染物交易,價格已確定,而佛山還將涉及水的氮氧化物、涉及空氣的氨氮納入交易范圍,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定價,之后還要經過公開的聽證、上報省里等一些列程序”;另一方面,“廣東省有些地方是從新企業開始,而佛山是將新、老企業一起納入,探索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
據了解,全市首批納入試點的企業約1200家,“在佛山整個排污企業中,這個數量雖然很少,但是排污總量卻超過全市的90%”,陳振華表示,“爭取上半年完成全部籌備工作,下半年首先對新、改、擴建的企業新增排污指標實施交易”。
將以往通過行政手段無償分配給排污單位的排污指標,改為一種環境資源由企業有償購買和交易,是否會增加企業成本?陳振華表示,現有企業的排污權指標,會根據生產情況核定給予,但若企業改建、擴建項目時,才需要向市場或政府購買指標。“要讓企業意識到,排污指標也是一種稀缺資源,鼓勵企業在達標之后,仍有主動減排的動力”。
此外,在暢通違法排污舉報渠道上,市環保局今年還將統籌各區環保部門推行手機微信舉報違法排污,繼續實施違法排放工業廢水和違法處置工業固體廢物有獎舉報。“目前正在開發,微信舉報不僅更方便市民,而且在一些后臺的對接上能縮短時限,讓環保執法人員更加快速的介入舉報投訴。”陳振華表示,工業廢水等違法排放方面有獎舉報最高獎勵10萬元,今年也會將這些政策進行進一步縱深宣傳。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