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拍現場
3月21日下午,2016年首場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在浙江科技大市場舉行。兩項紡織印染技術專利經過11輪的報價,最終被杭州肯特紡織有限公司競得。兩項技術總起拍價6萬元,總成交價10萬元,總溢價率67%,實現了高溢價轉讓。校企雙方當場簽訂了成交協議。
兩項參與競拍的紡織技術專利名為“一種亞麻織物冷軋堆前處理方法”和“一種純棉厚重織物冷軋堆前處理辦法”,被杭州肯特紡織有限公司以總價10萬元悉數收入囊中。在與校方簽署合作協議時,企業方代表周愛華始終面帶笑容。“我們的紡織公司主要從事外貿業務,近幾年銷售業績一直保持著20%—30%的增長速度,對節能、環保類技術項目的需求十分迫切。”周愛華表示,此次參與競拍得到的技術將盡快交給企業的研發團隊做“落地”,有望在今后的紡織印染過程中降低企業的生產能耗,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印染質量。
雙方現場簽約
作為技術出讓方,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秦虹教授對此次的拍賣結果也很滿意。據秦教授介紹,學校有專門的紡織學院,這兩項技術專利是學校的博士后團隊研發完成的,通過技術競拍的形式,可以讓學校的科技成果盡快交到企業手里實現產業化,無形當中也提振了學校科研團隊的研發勁頭,不再讓技術成果留在實驗室里“睡大覺”。“往往我們的研發人員對于技術成果的價值也拿捏不準,通過拍賣的形式,能讓市場來決定技術成果的價值,對于我們來說這種出讓形式更加科學合理,易于接受。”
“公開競拍,既為定價決策責任提供了豁免途徑,又通過市場化轉讓實現了保值增值,有助于消除高校院所的顧慮,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負責此次成果競拍的浙江伍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后他們將創新工作方式,從以往按季、按月定期舉辦成果競拍的方式轉變為按需舉辦,可以隨時響應高校院所和企業的需求,真正實現科技成果競拍活動的“常態化”。有效解決“科技成果多轉化難、企業技術需求多受讓難”的“兩多兩難問題”,以實際行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浙江經濟的創新跨越式發展提供新動能。
據了解,我省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6場科技項目競價拍賣,2012年、2013年各一次,2014年、2015年春秋各一次,累計成交科技成果634項,金額11.6億元。前5場成交的521個項目中,已有204項成功實現產業化,新增銷售額88.16億元、利稅5.67億元。線下技術成果競價拍賣與網上技術市場一并形成了有形與無形、線上與線下、網上與網下互聯、互動、互補的技術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