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歲的明勝紡織公司董事長尚勝友,少年時期伴隨著雷鋒故事成長,雷鋒精神成了他一生中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創建明勝紡織公司十年來,尚勝友從不吝惜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時時刻刻用愛心從事著公益、慈善。 正如他自己所言: “一個有愛心的企業家,才是合格的企業家。要時刻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孩子,低調做人,憑良心做事,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實實在在地為職工為群眾為社會服務。”
企業與社區的關系,在許多地方是容易產生矛盾的地方,但明勝卻和企業所在的社區成為和諧的典范。時下,全國上下都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尚勝友作為一名企業家,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他主動深入到企業社區的群眾中去,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解群眾之所難,真正的為老百姓做實事,真切的為百姓排憂解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一封信引出的企業社區和諧故事
今年3月初,東明縣武勝橋鎮武勝橋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代表全村2000多名父老鄉親,給菏澤市委書記于曉明、市長孫愛軍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黨組織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山東明勝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尚勝友。
武勝橋村的老百姓為啥要為一個企業的董事長寫感謝信?
2014年1月26日,農歷臘月二十六,在東明縣武勝橋鎮政府會議室,武勝橋村100多名老年人和當年考上大學的大學生正在領取老年補貼和大學生救助金。而發補貼的單位不是民政福利部門,而是山東明勝紡織有限公司。當81歲的老人劉中儉領到老倆口2400元的補貼后,激動地說:“今年春節又能過個好年了,我活了80多歲,聽說都是工廠賺錢才給工人發獎金,沒想到明勝公司的尚董事長會想著為俺老百姓發錢,真是老共產黨員又回來了!”
企業給老百姓發錢,這是咋回事?
原來,武勝橋村是明勝紡織有限公司紡織工業園所在地,自從2009年園區建設以來,雙方建立了非常和諧的關系。為回饋當地群眾對企業的支持,公司董事長尚勝友在經理辦公會議上說,村里老百姓不但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土地,還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發展不能忘了社區百姓。
為此,公司專門對武勝橋村出臺優惠政策,公司內的裝卸和零星建筑工程優先承包給所占用土地村隊有資質的人員。從2010年開始,對該村考上本科的大學生,每人一次性資助2000元;從2011年明勝公司第一個車間投產后,對該村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補貼60元、8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補貼100元。3年來,該公司已為該村累計發放老年補貼和大學生救助金30多萬元。
從在武勝橋村建廠以來,尚勝友就經常到該村走訪慰問困難群眾。一次,他在走訪中了解到, 70多歲的農民劉明亮身患偏癱,老兩口沒有經濟收入,兒子10多年前因車禍身亡,兒媳婦改嫁,只有一個上學的孫子,家庭非常困難。尚勝友當即決定把劉明亮作為自己重點照顧的對象,每年春節、中秋節傳統節日,都要帶著米面油和現金去慰問,并安排有關人員要經常去看望劉明亮。劉明亮逢人便說,我和尚董事長非親非故,他啥事都想著我,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就想著咋感謝他,咱老百姓要給他送錦旗,只要我活著就不會忘記他。
多年來,尚勝友和武勝橋村的群眾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孤寡老人劉繼超、癱瘓在床的劉保元都是他經常慰問的對象。村里群眾想看戲,他拿錢;村里建老年門球場,他全部出資;就連企業因擴大規模征地村里群眾遷墳時,只要在家,他都到現場,給故去的人鞠個躬,再放下200元錢給其親屬隨禮……
正是因為明勝紡織公司董事長尚勝友,為武勝橋村的群眾辦了太多的實事和好事,大家強烈要求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給市委領導寫一封信,說說尚董事長的事跡,以表達全村人對尚勝友董事長的感激之情,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發生的那一幕感人故事。
一個人富了,不能忘了父老鄉親
尚勝友的家住在縣城東關。10多年來,不管是居委會修路架橋,還是誰家有了難事,只要找到尚勝友,他都熱心幫忙解決,并始終把家鄉的父老鄉親們的冷暖掛在心里。
尚勝友是一個孝子,“菏澤市十大孝星”。他經常說:如果不孝,擁有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也不是一個合格的人。他以自己的善舉踐行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華傳統優秀美德。
尚勝友的伯母沒有兒子,伯母年老后,尚勝友把她看成像親生母親一樣,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吃住,精心伺候。俗話說,老年人像小孩一樣情緒易變。一次,除夕晚上,全家人正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時,70多歲的伯母突然提出來要回她自己家里的房子住。當時天氣十分寒冷,伯母家又來不急安裝取暖設備,為了滿足伯母的心愿,又怕她一個人有啥意外,尚勝友就找了一條電熱毯讓伯母睡在床上,自己蜷縮在沙發上裹條大衣凍了一夜。伯母去世時,按照當地風俗,他以兒子的身份操持著辦理了喪事。鄰居們都說,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照顧不恁好!
對自己的老人是這樣,對家鄉的孤寡老人、困難群眾也是如此。每年春節不管多忙,他都帶著年貨和現金到東關社區最困難的群眾家里去看看。由于慰問的困難群眾比較多,很難一家一戶都走訪到,凡是自己去不了的,他就買好年貨派人去慰問。
70多歲的居民席井蓮老倆口老實本分,平時靠丈夫推三輪車維持生計,還要供應孫子上學,生活特別困難。2011年農歷臘月二十六日,尚勝友走訪慰問困難群眾來到她家,當居委會的支部書記趙景全給席井蓮介紹時,她緊緊拽著尚勝友的手,一直舍不得松開。她說:“俺家年年都收到你送來的年貨,就是不見人,今天俺算是見著真人了……”
其實不單是老家人如此,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尚勝友也慷慨解囊。2006年3月,在東明縣“三八”婦女節文藝晚會上,當聽到縣婦聯的領導說,東明縣黃河灘區長興、焦元有100多名兒童因家庭出現天災人禍、上學有困難時,尚勝友流下了眼淚,當即表態捐贈5萬元錢進行資助,并且第二天就把錢送到了學校。
沙沃鎮西李屯村位于黃河灘區,以前這里的群眾出行非常困難,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2005年11月,村里準備組織群眾集資修條柏油路。尚勝友聽說這件事后,從自己的企業分紅中拿出30萬元錢,幫助該村修了一條6里多長的“富民路”。為此,村民們在村里為尚勝友捐資修路的義舉立了一塊“功德碑”。
一條短信引發的企業慈善潮
作為擁有5000多名職工的大企業的當家人,尚勝友每天的事項都排得滿滿的。但他和職工卻始終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和聯系。
短信是尚勝友連接職工的橋梁之一,職工有什么事情和問題,總愛給他發短信。而作為董事長,雖然工作非常繁忙,但他的手機一天24小時從沒關過機。
2010年5月的一天,尚勝友收到該公司二分廠后紡車間一名工人發來的短信,說其車間一位工友,公公得了腦萎縮,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有胃病和高血壓,兩位老人常年不斷藥,孩子正在上高中,家庭特別困難,她自己身體雖然有病卻無錢做手術。為了積攢手術費,都是吃從自己家里帶來的饃和咸菜,從沒有到職工食堂吃過飯,她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拼命地掙錢。她是你曾經拿出自己的工資資助過的一名工人,我們幫幫她吧!
看完這條短信,尚勝友立即安排工會和有關部門對全公司的特困家庭進行了一次調查摸底,并組織全集團進行了一次捐款獻愛心活動,共計捐款39290元,對篩選出的7名重病職工和10名特困職工家庭分別給予了每人2000元和500元的救助,余款作為專項資金繼續救助那些家庭困難的職工。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每個車間、每個工段、每個班組,沒有一個對他不充滿感激和敬佩之情的。畢世杰、郝偉民、于吉亭等很多都是他資助過的困難職工。
他還曾幫助過職工打官司,討回賠款。2006年5月,二分廠前紡車間精梳值車工劉芳,在河南范縣遇車禍造成顱骨裂損,雙腿韌帶全部被碰斷。雖說責任在對方,但因肇事者在當地勢力較大,遲遲得不到賠款,致使劉芳不得不帶病出院,日常生活艱難。當她在工友的攙扶下找到尚勝友后,他不但給予資助,并表示一定要請律師打官司幫她討回公道。在他的幫助下,最終使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2010年8月的一天,正在鄭州出差的尚勝友突然接到一個工人的電話,說其丈夫因腦瘤在北京天壇醫院看病,已在醫院待了5天還沒住上院,其丈夫時而出現昏迷狀態,生命危在旦夕,孩子看到他爸的病情也急得直哭,可一點辦法也沒有,萬般無奈之下突然想到了平時樂于助人、扶危濟困的董事長。聞聽此事,尚勝友心急如焚,立即與北京軍區總醫院進行了聯系,使病人當天便住進了醫院,又給他找最好的醫生診治。并及時了解這名職工家屬的病情進展情況,得知是腦囊腫而非腦瘤時,他立即打電話寬慰這名職工。在他的幫助下,這名職工的丈夫順利進行了手術。事后,尚勝友才知道這名工人叫唐青云,是一分廠前紡車間的一名輔助工。唐青云逢人便說:是尚董事長救了我丈夫一條命,也救了我們全家。
2010年2月,農民李彥龍和他的姑姑敲鑼打鼓帶著秧歌隊給尚勝友送來了一面錦旗,以完成其父親的遺愿。原來李彥龍的父親李愛民原是一分廠前紡車間的一名老工,2009年6月份被檢查出患有胃癌。李愛民患病期間,尚勝友多次到其家中慰問,并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2000元錢讓他看病,組織全公司職工為李愛民捐款1萬元。李愛民多次流著淚說:“我很想再到明勝公司去上班,到我的工作崗位去轉一轉,看一看,但我的身體不行了”。李愛民病危前夕,專門給尚勝友發了一條短信,希望能見他一面,當時尚勝友正在召開董事會。收到短信后,尚勝友立即趕到他家,在病床前,李愛民緊緊握著他的手說:“尚董事長,我這輩子是不能再報答您和公司的恩情了,但我會讓我的兒子繼續到明勝公司去上班,還讓他到我的老車間去”。
心和職工時刻貼在一起
是黨員就要給黨旗添光彩,是稱職的企業家就要把溫暖送給職工、把涼爽送給職工,讓職工富起來。尚勝友就是這樣憑著一顆愛心,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一心想著群眾,一心為了群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普通黨員的諾言。
2004年底,組織上任命時任東明縣棉麻公司總經理的尚勝友,到處于癱瘓停產的縣棉紡織廠主持工作。當時該廠由于種種原因,停產已達半年之久,設備生銹、客戶中斷、信用丟失、工人四處打工……
從進企業的那一天起,尚勝友心里始終想的是職工,念的是職工,所做的每一件事還是為了職工,并提出了對職工要關心、愛心、貼心的“三心”管理理念,堅持以親情辦好企業,以和諧發展企業,以制度管理企業。
在恢復和穩定生產的幾年時間里,尚勝友把企業當成了家,日夜吃住在廠,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雖然家中有高堂老母需要他照顧,家中的親人孩子想念他,但幾千名職工的飯碗問題卻始終困擾著他。市場的問題、資金的問題、原料的問題、生產的問題、質量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困難,令他寢食難安。尚勝友心中常常思考的是:萬一企業再次停產怎么辦?工人發不下來工資怎么辦?他知道“忠孝不能雙全”。在個人的小家庭和職工的大家庭發生沖突的時候,他別無選擇,只有把砝碼壓在職工這邊。
不管工作多忙,不管是白天深夜,只要有時間,他每天都要到車間轉一轉,看一看,跟工人談談心,拉拉家常,工人們有啥心里話也都愛跟他說一說,這已經成為他與職工割舍不斷的情結。
剛到紗廠時,在職工餐廳,看到昏暗的燈光、破舊的桌凳、灰黑的墻壁,還有那凍得瑟瑟發抖在吃飯的職工,他當即安排有關部門,不管多難,馬上改善職工就餐環境。沒幾天,望著重新裝修的餐廳窗明幾凈、新式餐桌干凈整潔,還有空調、暖氣,工人們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在高溫高濕季節,尚勝友要求所有的領導干部到生產一線為工人搞好服務,做到“職工一身水,領導一身汗”,并免費為職工發放白糖和冰糕,組織行管人員輪流到車間送綠豆白糖水;中秋佳節,他自己掏錢買來月餅、蘋果和職工共度佳節;每年的春節,他都要到特困職工家中去慰問,并自討腰包給全公司的職工發糕點、發福利。他還免費按月給職工發放純凈水,按季度發放食用油;免費為工齡滿10年以上的職工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對患重大疾病的職工,人社局按比例報銷后剩余的部分,由公司報銷。
因為企業的資金比較緊張,他甚至把本該屬于自己的獎勵拿出來發給大家。當他獲得全國紡織系統勞模時,國家明文規定獎勵他個人的1萬元錢,被他全都買成快餐杯發給了職工;政府獎勵他個人的獎金,包括寶馬車和別墅,他都換成錢資助了困難職工。
凡是給職工承諾的事情,沒有一件不兌現的——尚勝友就是這樣,一心一意想著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職工的信賴和擁護,唯獨沒有他自己。
做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家,責任大于天
2014年1月22日,尚勝友早晨7點從家里出發,到河北高陽走訪客戶后,晚上7點在北京同仁醫院復查身體,檢查完已是晚上10點多。因為公司1月24日要召開總結表彰大會,牽涉春節放假,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尚勝友連夜又從北京趕回了公司。在北京工作已給他安排好住宿的女兒,看著他急匆匆地上了車,流著淚無奈地給他發了一條短信“爸爸,我們都能工作掙錢了,咱家不愁吃,不愁喝,你把自己弄得恁累,干啥?!”
是啊,他為的是什么?尚勝友說:做人要講責任,做企業責任大于天。因為一家企業不但關系著上千職工的生活,還關系著政府稅收、銀行貸款、社會穩定。
熟悉尚勝友的人都知道,他工作雷厲風行,日夜在想著工作。在他的日歷表上,從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沒有白天和黑夜。他說:“咱干企業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讓這幾千號兄弟姐妹有飯吃、腰包鼓起來,過上幸福的日子。工人有飯吃,才是硬道理。”
2012年,東明縣一化工企業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如果企業破產,因企業擔保的問題將會危機該縣多家企業的生產經營。為化解東明縣的金融風險,尚勝友從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依然出資8000萬元,并購了這個企業,按期如數償還了銀行貸款和股東的錢。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如今這個企業已起死回生,產銷兩旺。他說,銀行在企業困難的時候幫過企業,沒有各家銀行的支持,就沒有明勝集團這個中國紡織系統500強企業,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家必須要知恩圖報。
星轉斗移,物是人非。原來停產癱瘓的企業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企業改制,現在的明勝紡織公司已由原來的7萬多錠快速發展到了40萬錠,還有30萬錠正在建設之中,并準備上馬1000臺織布機,下屬勝友紡織公司、恒大化工公司、油脂公司等4大子公司,榮獲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并連續5年跨入了全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的行列,排名第258位,比上年提高80個位次,實現了棉花收購、加工、紡紗、榨油一條龍生產、多元化經營的目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尚勝友本人也先后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系統勞動模范、全國紡織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國優秀企業家、山東省十佳敬老企業家、山東省紡織優秀創業企業家、菏澤市勞動模范、菏澤市優秀共產黨員、菏澤市十大孝星,并連續多年被評為菏澤市“建功立業”優秀人大代表等多種榮譽稱號。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尚勝友感覺自己的責任更重大,使命更神圣,要求更嚴格。他說:“作為一個企業家,盈利是目的,穩定是義務,就業是責任。”樸實無華的言語,體現了一個基層黨員的道德力量和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