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現已形成190萬噸/年聚酯超細和差別化長絲的生產規模,產品包括超細、PTT、全消光、陽離子、大有光、雙組份符合、海島復合、中空纖維等差別化產品,產品差別化率達到85%。
兩化融合調研小組參觀考察江蘇盛虹集團
如此大規模并且產品高差別化的生產線在信息化推進方面遇到諸多阻力,但江蘇盛虹因地制宜,放棄引進如機械臂等投入產出比較低的儀器設備,著重關注管理精細化、生產標準化、服務信息化這三個方面,獲得良好成效,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產品追溯難、勞動密集度高、管理難度高、監督崗位人員多等問題,印染車間的染料稱量準確率由95%增長至98%,助劑稱量準確率由94%增長至98%,一次成功率由85%增長至90%,生產效率則提升了15%左右。
夏令敏在江蘇盛虹兩化融合座談會上總結發言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夏令敏表示,我國印染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大多處于生產線及倉儲監控、面料參數的統計反饋等階段,但與2014年相比,企業生產、管理、銷售環節的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得到了加強,染色一次命中率等技術指標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而化纖行業的市場壓力逐漸增大,倒逼企業在精細化管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以及產品差異化程度方面有了快速的進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2015年我國化纖行業兩化融合推進效果不錯,但仍有進步空間,未來則需要結合市場及企業自身的需求,量體裁衣、腳踏實地,在不斷推進信息化進程的同時,確保獲得較高的投入產出比。
在市場銷售方面,企業要加大投入對市場及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差異化的產品需求將逐漸成為消費主流,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愈發增大的市場壓力,長期注重產品開發和技術進步,是企業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因素。而對于行業協會來說,將努力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以求給企業的信息化推進提供更多的支持,加快助推行業兩化融合,為行業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夏令敏一行參觀考察盛虹集團化纖車間
夏令敏一行參觀考察盛虹集團印染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