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上,記者在上海新天地部分服裝品牌的店內看到,五彩斑斕的的春裝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但卻乏人問津。營業員表示:“近段時間上海的氣溫忽高忽低,又時常下雨,導致春裝銷量不大,而夏裝和部分秋冬裝的銷量還是不錯的。”在淮海路上一些品牌店內走訪時,類似的情況也是這樣。
面對年年春裝上市即遇冷的現狀,知名設計師蔡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春裝銷售難與服裝銷售的淡季仍在持續有關,但也需要指出,消費者對于任何品牌都沒有忠誠度,他(她)們只忠誠于自己的需求。此外,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和銷售節奏也有著莫大的關聯。如果春裝銷售的快,夏裝自然上的就早,收的也漂亮,秋裝上的也及時,收的也干凈,冬裝馬上進店,剛好趕上時候,整個四季銷售都是遵循了天合地利人和。最后把剩下來的一些春裝和秋裝在1、2月份拿出來一甩,控制好銷售節奏即可。
在蔡霞看來,隨著春裝的大量到店,后期夏裝也緊隨著陸續上市,陳列的位置就顯得非常寶貴,所以,撤貨是現在零售終端需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有些季節性的服裝該撤即撤,比如春裝放在那里無人問,夏裝的銷售比例就會受到影響,不要因為春裝而錯過夏裝與秋裝的銷售時機。長期如此惡性循環下去,過不了兩三年,這個終端可能就要關門了。
商品企規劃專家孫飛也向記者表示,春裝銷售難從一個側面也表明讓貨品轉化為價值的重要性。
孫飛認為,現在的零售店鋪很多還是把商品簡單的放在店鋪里陳列,而沒有考慮其如何才能讓他更快速地量販式銷售出去,和原來的供銷社也沒什么兩樣,當經營者計劃讓單品銷售成為任務額的時候,更多的人力物力也都可以集中力量去做此款產品的營銷與產品提升,而是坐等客人來買還是要靠產品及整體組合的形象來吸引顧客,也是零售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