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因勢利導,將紡織服裝這一打工經濟培育成年產值過百億元的扶貧主力軍。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汶上縣中都勞務中介5年前每年向廣東、浙江等地輸出上萬務工人員,這兩年,往外輸的業務下滑90%,且逆轉成往里進。
汶上縣中都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經理談湘柳介紹,現在給咱本縣里各個服裝廠介紹工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6萬汶上勞力到長三角紡織企業務工。10年前,首批務工人員回游返鄉、創業開廠,小苗初長成,政府決定就勢造林,先后從浙江青島等地引來20余家國內知名企業入駐。
汶上縣商貿物流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凱介紹,獨木難成林,如果不成林的話,單靠幾個小苗是抗不住市場風浪的。
有了規模,扶貧有了力量,當時僅服裝企業就幫助1200余人就業脫貧。然而,當地卻從紅火中看到了危機。
汶上縣服裝商會會長李繼臣告訴記者,來料加工,貼牌經營,銷量大,利潤低。
問題導向,汶上縣政府購買服務, 引進北上廣著名設計公司免費為企業提供創意設計。
當互聯網勁風吹進服裝產業,縣里又及時規劃建設了電子商務產業園,引來60余家電商企業,為企業搭建起報關報檢、退稅、結匯、等綜合性服務平臺,2015年,全縣工業企業納稅前50強中,紡織服裝企業占了22家,僅服裝產業每年就帶動5000多名低收入群體脫貧致富,占貧困人口的1/5。
汶上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宏偉表示,把政府扶貧和產業扶貧結合起來,兩股繩形成合力,這樣呢既放大了扶貧成效,又壯大了縣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