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朝陽區的原京棉二廠工廠區如今已經建設成為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在保留原有建筑風格基礎上,將廠區改造為獨棟花園式低密度創意空間。本報記者鄧偉攝
東四五環之間的朝陽路上,綠蔭掩映下,一座座精致的辦公樓間穿梭著衣著時尚的白領們,剎那間,你會以為這里是藝術氣息濃厚的“798”,不過,這些樓的“前身”其實是堆放布料和紡織成品的舊廠房,現在“換裝”成了影視公司云集的電影產業園。
在京城的很多地方,曾經紡織機轟鳴聲貫耳的紡織廠房,正悄然變身時髦的文創園,它們所屬的老國企北京紡織控股,也在本周剛剛宣布更名為時尚控股,京城紡織業歷經轉型升級,為北京的新時尚添了一抹亮色。
廠房到園區文創新天地
邁進北京銅牛電影產業園,一排排高大的庫房被加了層涂了漆,午后的陽光從偌大的落地窗灑進來,這里已經聚齊了37家影視公司,領域從電影前期策劃、劇本創作到明星演藝,產業鏈條上各類型應有盡有,不少知名演藝明星的工作室也都設在了這兒。一拐角,攝影棚里一檔創業的欄目正在錄制,再往前移步,私人影院、互聯網電影公司、健身房一應俱全。
一年前,這里還是京城紡控旗下銅牛集團的物資公司,在這片傳媒行業火熱的寶地上,占地兩萬平方米的倉庫總顯得有些突兀?!凹徔椉庸I要轉型升級,必須淘汰落后產能?!眻@區負責人說,紡控公司考慮到電影產業發展迅猛,加之坐落在“傳媒走廊”,因此,老紡織目光轉向文化創意,投身影視園區的建設。據介紹,五十家影視公司將入駐這里,還將開設IMAX影廳供影視公司使用。盈利不只靠“吃瓦片”,園區還靠代理、咨詢等模式賺錢,還參與到了影視投資的熱潮中。
“以前北京電影聚集地是北影附近的薊門橋,以后就都聚集在我們廠房改造的新園區里了呢!”一名園區建設者興奮地說道。新園區也沒忘了“老本行”,這里還將開展高級服裝定制,繼續發揮紡織余熱。
驅車向西兩公里,萊錦文創產業園躍然眼前,一座座辦公樓長得有點兒“奇怪”:它們的屋頂呈鋸齒形,每層樓都有九米高。它的前身,是紡織控股北京第二棉紡織廠,鋸齒形屋頂正是為了方便采光。“棉紡廠在以前可火啦,滿足百姓穿衣需求,不少人都擠到廠子這兒買布呢!”順著京棉集團黨委副書記樊曉偉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臺自動織布機作為工業遺存擺在了綠地上,芳草縈繞間,不少知名文化傳播公司坐落其中。“這就是我以前紡車的機位!”原京棉二廠的“老紡織”張存和站在一家聯合辦公空間門口,興奮地和門牌合了張影。
懷柔楊宋影視文創園、上海方苑錦創意谷……紡織控股公司的一批文創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還打造了一批動漫、影視、新媒體工作室,并運營著時尚雜志,豐臺廠房成了創客空間,大興的新媒體技師學院甚至還飛起了無人機……園區內,帶著歷史氣息的紡織遺存難覓,只有時尚和潮流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