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昌西湖區朱紫巷小區的徐先生最近很煩惱,倒賣“洋垃圾”的商販陸續搬進小區,把小區搞得烏煙瘴氣,夏天里異味特別重。徐先生所說的“洋垃圾”主要是指從國外走私進來,未經消毒處理的舊服裝。
8月15日,記者隨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湖分局執法人員來到現場,販賣“洋垃圾”的店主紛紛關門走人。執法人員苦笑說:“習慣了,這些人都認識我們,和我們打游擊戰。”
現象:屢禁不止的“洋垃圾”躲進小區
徐先生說,這些店之前在中山路的丁家巷口。去年,丁家巷口區域被征收,原來躲藏在該地銷售進口廢舊服裝的店全都轉移到朱紫巷小區里。
朱紫巷小區共有12棟樓房,屬于老舊樓房。按照規定,居民住宅小區是不能開設經營場所的。徐先生說,一樓少數住戶為了一己利益,把房子租給這些賣廢舊服裝的人。有的破墻開門,有的還把承重墻都打掉,嚴重影響整棟樓的安全性。
“陸陸續續搬過來的,有幾十家,在小區里面形成了販賣廢舊服裝的大市場,把小區弄得烏煙瘴氣。他們把打包的廢舊服裝放在小區路上晾曬、整理、翻新并銷售,使得小區彌漫著一股惡心的氣味。”徐先生說,這些店之前在丁家巷口的時候就被查處過多次,但屢禁不止。
現場:大量舊衣服散發出難聞氣味
接連幾天,記者對朱紫巷小區的廢舊服裝店進行了暗訪。8月10日,記者從東上諭亭街拐進一條狹窄的街巷,進入居民區。眼前的景象讓記者大吃一驚:服裝店大多設在民房內,大量舊衣服如一堆堆垃圾隨意堆在地上。
在一家店鋪內,幾名女子正在選購衣服。該店不僅在門口的過道上堆滿了衣服,兩間狹小的房間也堆滿了衣服。記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發現這樣的店鋪有好多家,大概數了下有20多家。店面內的衣服散發出陣陣霉味,令人作嘔。在其中一家店鋪內,記者仔細翻看多款衣物發現,這些衣服大多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沒有完整的標簽,甚至在幾件衣服上有大塊的黑色污漬。
“好一點的20元一件,那些沒清理的衣服論斤賣。”一名店老板說,論斤賣的衣服也看成色,有三四十元的,也有更貴的。
查處:執法人員到場商戶立即關門
在現場,記者看到有的店面大門上還有封條的印記。徐先生說,執法部門此前也來這里查處并查封過一些門店,但店老板很狡猾,將封條原封不動拆下來,等執法人員來時再貼上去。
15日下午,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湖分局的幾名執法人員來到現場。不過,執法人員一進入小區,之前還在開門營業的店鋪此時全部大門緊閉。執法人員苦笑著說:“習慣了,這些人都認識我們,和我們打游擊戰。見到我們一來,立即就將店門關上。”
曹姓執法人員稱,去年南昌市組織了城管、公安、海關和其他部門組成的綜合執法隊伍對小區內的洋垃圾服裝店進行了整治,“將這些無證的洋垃圾服裝店全關掉了,也扣了好多車洋垃圾服裝,都燒掉了。沒想到,后來又重新開張了。”
他還說,今年上半年西湖區政府組織了綜合執法行動,也查處過。但是,后來這些店鋪又開起來了。“光靠我們一家執法,能力有限,力度也有限。如何徹底取締是一個問題。”曹姓執法人員無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