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你用什么方法防曬?日前,記者在朋友圈做了個小調查,回答五花八門——有的撐傘、有的抹防曬霜、有的戴遮陽帽、有的披圍巾,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穿一件薄薄的皮膚衣(防曬衣)。“應該有點用吧”“就是買個心理安慰”,這是調查中大多數買了皮膚衣的人的回答。大家覺得穿了比不穿總要好一些,多少能抵擋一些紫外線。
A
5款防曬衣僅1款合格
事實是怎樣的呢?市面上防曬衣種類繁多,特別是在電商平臺,價格相差甚遠,便宜的幾十元一件,高的要上千元,防曬效果又如何呢?
日前,記者在實體零售店和網店采購了5款熱銷的防曬衣,委托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對其防紫外線能力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可能要讓愛美女性失望了。5款樣品僅1款符合國家標準,其中3款網購樣品的UPF(紫外線防護系數)指數不到標準的十分之一,防曬能力還不如一件普通T恤。
記者在商場和網店選購了5件不同品牌的防曬衣,分別是探路者、迪卡儂、德國波梵森、K.M和南極人,均為滌綸材質。購買價格為269元、99元、89元、59元、79元。其中德國波梵森和K.M防曬衣是網絡“爆款”,累計銷量分別高達6萬多件和12萬多件,月銷售量均在3萬件以上。
外觀上,探路者和迪卡儂的防曬衣材質較厚,相對硬朗,其余3款較薄,且布料密度較低,特別是K.M防曬衣,看起來像是一層網紗。
在檢測結果揭曉前,先來了解兩個指標:UPF和UVA,它們決定防曬衣是否具有防曬能力。UPF指的是紫外線防護系數,通俗地說,如果UPF值為50,說明有五十分之一的紫外線可以透過織物。UPF值越高,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國家標準中紡織品的UPF值最高的標識是50+,也就是UPF>50。UPF大于50,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UVA是穿透力最強的紫外線,是令皮膚曬黑的主要原因,UVA透過率數值越低,防曬能力越強。
2011年施行的《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規定:只有當衣服的UPF值大于40,并且UVA透過率小于5%時,才能稱之為“防紫外線產品”,兩者缺一不可。
根據標準,5款防曬衣樣品中僅有迪卡儂1款合格,其UPF指數為66,UVA透過率為3.39%。售價最高的探路者,UPF值達70,但UVA透過率為6.05%,超過了上限。
其余3款網購防曬衣的檢測結果更是讓人大跌眼鏡,無論是UPF值還是UVA透過率無一達標。
B
深色普通衣物就能防曬
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測試二部主任何波表示,一件白色的棉質T恤UPF值至少有10,也就是說3款網購的防曬衣,抗紫外線能力還不如一件普通T恤。
“市面上大部分所謂的防曬衣幾乎不防紫外線,與其穿這種防曬衣,還不如穿一件普通的長袖襯衫。”何主任說,一般密度越大、材質越厚的服裝防曬能力越好。大熱天當然不太可能穿厚實的衣物,但可以穿輕薄的深色衣服,同樣有不錯的防曬效果。這是因為深色衣服有較強的吸收光的能力,這類衣服容易曬得發燙就是證明。而光照到淺色衣服上,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則會透射到皮膚上。因此無論是防曬衣還是遮陽傘,都應盡量選擇深色的。另外就材質而言,在化學纖維中,滌綸的防曬能力高于錦綸,天然纖維中亞麻的防曬能力高于棉絲。
依照《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正規的防曬衣吊牌上面應標出UPF值,記者在采購過程中發現,只有在實體店購買的迪卡儂和探路者防曬衣吊牌標注了UPF值,分別是50和40,3款網售的防曬衣都沒有明確標注防曬參數,但銷售宣傳都聲稱有防曬效果。
何主任建議,選購防曬衣時,別被皮膚衣和防風衣所迷惑,辨識方法還是要看吊牌上是否標注UPF指數。
另外,防曬衣不要長期穿著,拉伸或者潮濕情況下也會讓防曬效果大打折扣。何主任解釋,一般來說正規的防曬衣上都有防曬涂層,主要是二氧化鈦,有阻擋和吸收紫外線的功能。長時間穿著、拉扯或是洗滌,涂層容易受損,防護性能會降低。如果要洗滌,盡量手洗,不要長時間浸泡或用洗衣液大力搓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