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太倉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1-8月,太倉口岸共進口服裝856批次,84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62.5%。其中,該局檢驗監管科人員共截獲2批次4334件不合格服裝并依法實施處理。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消費者,進口服裝質量同樣良莠不齊,切不可盲目迷信洋品牌。即使同一品牌的產品也可能因為產地不同,服裝企業對生產標準的把握水平參差不齊而產生質量差異。太倉口岸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造成進口服裝品質不合格的最大因素是纖維成分項目不合格,占不合格總批次的41%;其次為色牢度不合格,占比達35%,此外,PH值、甲醛項目等也是進口服裝的常見問題。
以今年該局查獲的兩批次不合格進口服裝為例,其中一批服裝即因為色牢度不符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要求被檢驗檢疫部門依法實行退運,去年7月,某國際品牌休閑服裝也曾因耐汗漬沾色不符合我國國家標準要求遭到太倉檢驗檢疫部門銷毀。據介紹,色牢度不達標的服裝易導致服裝染料從紡織品轉移到人體皮膚上,其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屬離子可能因此被皮膚吸收。
除了對消費者健康安全帶來負面影響外,也有部分進口服裝因面料的實際纖維成分含量與標簽內容不符而造成消費者的經濟損失。該局工作人員表示,纖維含量一直是消費者較為關注的項目,也是消費者選購服裝的重要標準之一,服裝實際成分與標識不符實際上已構成欺詐行為。今年8月,該局就對2548件標簽不合格服裝提出了整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