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衙前鎮的恒逸聚合物公司,是20年前建成的老工廠。益農的盛元化纖是蕭山化纖行業目前最為先進的智慧新工廠。恒逸集團董事長邱建林說,“同樣的原料成本,老工廠僅能耗就比新工廠高出40%。要達到同樣的產值,老工廠需要100畝土地,可能新工廠只需一半。”
今年,蕭山化纖紡織行業被列入全省21個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試點,這催促邱建林開展更深層次的思考。
可以說,這是蕭山必須跨越的突破點。而蕭山區也勢如破竹地行進著,轉型從衙前開始。今后,包括衙前在內蕭山的化纖紡織企業將重新整合、創新提升進入位于益農的10.8平方公里的纖維新材料產業生態區。這樣一場“資源的重新整合”之后,化纖紡織這棵傳統經濟的“老樹”也將不斷萌發出創新發展的“嫩芽”。
對衙前來說,這也是“騰籠換鳥”的開始。它將以地鐵站為核心,打造1.2平方公里的以民營化纖企業總部為主的產城融合示范區。這是城市倒逼,衙前也抓住了城市化的機遇。
蕭山區委書記盛閱春說,“如果衙前的轉型升級做好了,整個蕭山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也一定可以轉好。”確實,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當下,蕭山正奔跑在從傳統工業大區向創新創業新城加速轉變的最佳跑道上,把提振壯大實體經濟擺在更突出位置,蕭山不僅需要大力培育信息經濟、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大健康、金融和會展等戰略新興產業,更需要擦亮傳統經濟的金字招牌,讓“老樹”開出“新花”。而化纖紡織行業的倒逼轉型,已經進入“倒計時”。
關停、搬遷,蕭山紡織化纖行業無疑將迎來巨變!
其實在此之前,《杭州市蕭山區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在蕭山政府網上正式公布。
具體工作落實安排包括:計劃關停企業(作坊)1000家;整治提升企業1000家;全部8家再生纖維企業全部關停;關停繞城線內化纖(聚酯)企業2家,由現在的14家控制到12家以下;關停繞城線內印染企業,將現有的35家印染企業整合成不多于19家企業……
從規劃上來看,未來三年,蕭山紡織化纖行業無疑將迎來一場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