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制造業的改革,中美兩國都在轟轟烈烈地開展,只不過采取方式的偏重有所不同。
美國方面:自特朗普上臺以來被頻頻提及的“大規模減稅”最近迎來最新進展。12月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特朗普的稅改法案,這是30年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減稅計劃。對美國制造業而言,一個“史詩級”的利好已經漸行漸近。
中國方面:雖然減稅計劃也有提及,但對中國企業而言,卻總是感覺雷聲大雨點小,相反“環保風暴”的影響則來得更加真切。而其實,環保整治的目的之一,即是在加速清退制造業中的落后產能,從而讓其回歸有序、良性的競爭。
在小編看來,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實則目的都是為了增強本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而這場“拉鋸戰”中,誰又將取得利益最大化呢?以下簡要分析。
美國“減稅政策”究竟會帶來什么?
在美國的減稅政策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一次性把企業稅率從35%下調至20%,此方案的實施,引發全球沸騰,我這就來講講這樣的減稅方案到底意味著什么。
1、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真會減少嗎?
答案當然是NO。
人民日報說,此減稅方案會導致美國政府在未來十年減少財政收入2萬億至6萬億美元。這個說法,只能基于美國經濟規模和企業利潤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才可能成立。
拉弗曲線的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稅率與稅收的關系并非簡單此消彼長的直線關系,而是極限條件約束下的曲線關系。
稅率不高情況下,稅收規模的確會隨著稅率上升而增加,但稅率一旦高到極限,反之會使企業成本增加,利潤下降,甚至生存和發展都會出現問題,稅基就必然開始隨稅率增長而下降,稅收規模也隨之下降。
拉弗曲線理論,正是所謂供給側改革最主要的理論依據。美國政府如此大規模減稅,基本上可以肯定,必將使今后的美國成為避稅天堂。
未來全球優質企業都會涌向美國,美國自己的企業也會大量從海外撤離,回歸本土。美國的經濟總量勢必大規模上升。經濟規模增長,企業利潤和個人收入總額也隨之大增,稅收總量就必然大規模上升。
所以,未來美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僅不會降低,反而還會大規模增長。
2、美國未來經濟形勢會如何?
人民日報說,此次稅改將整體上使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6.9至8.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這個說法盡管保守,但基本靠譜。
我多次講過,在全球范圍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節已經完全無效,歐洲的負利率根本救不了歐洲經濟,中國的貨幣政策只會給經濟添亂,這就是明證。
在全球普遍性過剩的情形之下,只有增加百姓收入,提升消費水平,拉動內需和外需,經濟才可能有救。
美國如此大規模減稅,企業營利水平就會增加,企業營利水平上升了,才有能力開發新技術,投資新項目,擴大生產總量,從而拉動就業。
所以,無論是GDP增長率,還是就業水平無疑都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美國未來的經濟形勢會好成什么樣我不敢斷言,但一定會在現有基礎上更好是確定無疑的。
轟轟烈烈的“環保戰”,背后目的究竟為何?
環保不用多說,相信經過了今年,各位紡織企業老板已經是印象深刻。很多企業因此關門、停產、減產,到處是抱怨,到處是鬼哭狼嚎,很多小老板因此一夜破產,地方政府也是矛盾重重,抓吧就直接影響了GDP,影響了稅收收入,影響了就業,說不定也會帶來社會的不穩定。
那為什么中央還是會重拳出擊這么做呢?
1.清除經濟發展的攪局者——臟亂差不正規企業
在改革開放初期這種類型的企業無疑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解決了很多的就業,貢獻了很多的稅收,也貢獻了很多的GDP,經濟發展到今天,國內的企業都需要轉型升級,要不然在整個國際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可言。
但是轉型升級都需要企業投入很多的資金,這些資金從何而來?靠借貸嗎?借貸只是暫時的辦法,歸根結底還需要企業有豐厚的利潤,用利潤來促進轉型升級。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整個生產型企業的利潤都不高,主要是銷售價格偏低。
為什么產品的銷售價格不高利潤很低呢?主要是因為存在著眾多的市場攪局者。一家正規的企業需要交稅、需要投入高昂的環保設備費用、需要給員工交全額保險、高昂的研發費用、好的工作環境費用、安全工作的費用,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還得要有昂貴的管理費用,所以正規企業的成本很高。
而一家不正規的企業或者是作坊根本沒有這些費用,即使有也是少的可憐,這樣的企業由于成本相對于正規企業來說成本低了非常多,所以他們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取得銷量,而正規企業為了獲得銷量也只能壓低價格,這就導致了正規企業的銷售價格低、利潤低的現象。所以這種現象對正規企業來說是極其的不公平的。所以就會出現正規企業也會想方設法的去降低運營成本,也就出現了避稅、有環保設備不使用等等的情況,也會想方設法的降低原材料成本,管理成本,因為只有這樣正規的企業還有生存的空間。
因此經濟發展到現階段中央也是無奈之舉必需得砍掉那些不正規的企業或者是逐漸把所有的企業都改造成正規的企業,同時也能淘汰一些過剩的產能和落后的產能。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的利潤,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轉型升級、給員工發放更多的福利。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國內的經濟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讓我們的企業在整個國際市場上有真正的競爭力。
2.改善企業的用工環境
對于所有的企業來說最缺的就是人才,培養一個好的人才企業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需要各種各樣的培訓培養,也需要為此投入大量的資金,但往往人才培養好了就被別的小企業高薪挖走了,因為小企業沒有投入大量的培養人才的時間和費用,挖人是最簡單、最快速、成本最低的方法。這也同時導致了正規企業不愿意去培養更多的人才,這也是極其不公平的現象。
對于用工企業來說大家都感覺到現在的員工很浮躁,動不動鬧情緒,動不動離職,即使不離職也不愿意好好干,人也越來越難以管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因為社會上存在著太多的不正規的企業,我離開了這里到處可以找到工作。
所以中央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只能忍痛處理,減少非正規企業的數量,改變人才流失缺失的現象。雖然處理掉很多的非正規企業同時也減少了就業崗位,也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局部的動蕩不安,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沉下心來去培養更多的人才,讓企業員工不那么浮躁,經濟才能得到更好更健康的發展。就像解放戰爭,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必需的有很多的人去犧牲,為了建立一個好的健康的市場經濟環境也只能忍受這種陣痛。
小編侃侃:由于手段的截然不同,政策受到的褒貶之聲也是各不相同。中美的這場制造業“拉鋸戰”才剛剛開始,最終誰將讓本國實體經濟更上一層,如今定論為時尚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