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總體上“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有記者問及對2017年中國經濟走勢的判斷,王國慶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國2016年GDP總量突破7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增長6.7%,增速重返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用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反駁了中國經濟“悲觀論”。從具體數據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另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33.2%。
“當前我國經濟總體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仍然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從今年1月份全國政協召開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多位委員做出的判斷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基本特征、支撐基礎和條件以及前進態勢,都沒有變化。”王國慶表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各項工作正在扎實推進,改革的紅利也在不斷釋放,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強勁的動力和持久的耐力。
“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王國慶信心十足。
深化改革“穩”是基礎,“進”是目的
近來中央多次強調“穩中求進”的主基調,這對深化改革意味著什么?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王國慶用幾句話簡要概括了當前的國內外形勢: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凸顯,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國內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多種矛盾疊加,各種風險交匯。
王國慶表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強調“穩中求進”。
“穩”是基礎,是主基調,是在“穩”的前提下求進。“進”是目的,是大勢。“我們強調‘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不敢作為,而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還要有所進取,以‘進’來促‘穩’。”王國慶提醒大家,今年2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發出了強烈信號,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要求我們“撲下身子,狠抓落實”。
“中國的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王國慶說:“大家可以放心,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會放緩,而是將會走得更加穩健。”
“親”“清”政商關系,讓企業發展有了魂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時,用“親”“清”兩字定調了新型政商關系,受到了廣泛關注。有記者提問王國慶,一年來,“親”“清”政商關系的構建有何進展。
王國慶表示,一年來,這一新型政商關系確實已經出現了一些新氣象,一是換了思維,二是有了規矩。他說:“政商雙方都對‘親’‘清’二字的認同度提高了,‘親’‘清’理念逐漸成為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此外,不少地方都出臺了制度規定,到今年1月份,至少有7個省區市出臺了相關的規定。有的地方還出臺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有了這些制度和清單,辦事進退有了邊界。隨之帶來的就是轉變作風,有規矩了。
“更重要的,我們覺得企業發展有了魂。”王國慶說,“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明白了,也相信了,企業成功靠市場、靠科技、靠創新、靠管理、靠真正的企業家精神,而不是靠關系,不是靠‘劣幣驅逐良幣’。”他表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健康的政商關系“永遠在路上”。全國政協將鍥而不舍地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助力吶喊。
縮小分歧化解矛盾,譜寫“一國兩制”新篇章
今年7月1日將迎來香港回歸20周年。在回應香港記者的提問時,王國慶表示,“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是“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中央政府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始終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所以,無論是內地民眾和香港市民之間,還是香港社會內部不同界別、不同階層之間,只有充分尊重彼此的利益和關切,理性務實,求同存異,才能夠縮小分歧、化解矛盾、避免沖突,把香港建設好,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家園建設好。我們共同來譜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王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