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初,全國兩會的召開讓依然寒冷的北京春意盎然。從1949年建國到2016年,67年來共十二屆全國兩會無疑是中國政治經濟的風向標。
時代影響著服裝,兩會也不例外。從樸素的三色工裝到奢華的民牌和靚麗的民族服飾,穿著象征著每個人不同的政治角色,也展現了不同時代里人們心理的變化。接下來就為您盤點兩會中的服裝變遷,看看不同時代的兩會代表都怎么穿。
50年代:第一屆/第二屆兩會
著裝關鍵詞:中山裝、蘇氏列寧服
1949年,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毛澤東身著中山裝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的形象永遠地載入了史冊。中山裝是那個年代最時髦的服飾,比之民國時期的中山裝,50年代的“毛制服”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
50年代的中國,正是全力建設新中國的時候,提倡人人參與勞動,耐磨耐臟的工裝成為了當時的流行服飾。而當時新中國與蘇聯的關系還在“蜜月期”,蘇維埃時尚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穿著。雙排扣西裝開領,腰中系一根布帶的列寧裝也風靡一時。
妝發關鍵詞:盤發髻、解放頭、麻花雙辮
50年代建國初期,中國婦女的發型還是呈現多種趨勢,一種是從民國沿襲下來的發髻,以宋慶齡為代表,年紀稍長的婦女依然習慣在腦后盤一個S髻。
來自解放區的女干部、女戰士則剪齊肩短發,叫解放頭,是代表“婦女翻身得解放”的發式。年輕姑娘們還是喜歡梳辮子,不過從民國流行的單辮變成了雙辮,長辮變成了中短辮。
60年代:第二屆/第三屆兩會
著裝關鍵詞:解放裝、干部裝
60年代時,中國各地掀起文化大革命。“文革”中,全國政協停止,全國人大也只在1975年恢復一屆。不過在當年,“解放裝”“干部裝”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流行服飾。而以綠、藍為主色調的65式軍便服,甚至創造了“全民皆兵”的景象。“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的紅領章與毛主席像章,人人都爭相佩帶,手拿一本“紅寶書”毛主席語錄,大概是當時最亮眼的裝扮。
妝發關鍵詞:革命頭、工人頭、一刀齊
本來發梢與肩膀齊已經屬于“解放型”了,60年代則更進一步,發梢與耳垂齊,很少再有裝飾。這種齊耳的質樸的發型,被稱之為“革命頭”、“工人頭”。一些年輕姑娘在短發上梳一個偏向一側的小發辮,俗稱小刷子,或者將頭發向后梳兩個小刷子,頭上再戴一頂紅軍帽。
70年代:第四屆/第五屆兩會
著裝關鍵詞:女士兩用衫、燈芯絨棉襖
70年代的女士兩用衫、燈芯絨棉襖開始流行。女士兩用衫沒有掐腰,款式簡潔。煙色條絨大棉襖也在這時登臺亮相,而兩用衫以格子花紋沖破了原本只有灰、綠、藍、黑的世界,開始出現了紅、黃等鮮艷的顏色。1978年,戲劇界代表在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貴陽市京劇團演員張曉虹為代表們唱京劇,紅色的衣服在人群中顯得特別搶眼。
妝發
[2]關鍵詞:碎劉海、柯湘頭
1975年,隨著樣板戲《杜鵑山》的公開放映,劇中的“柯湘頭”風靡大江南北,“柯湘頭”發梢略帶卷曲的短發,額前留著細碎的劉海,兼具短發的干練和長發的飄逸。一時間,即使是低調的兩會代表,也已經在沉悶的麻花辮之外選擇搭配了柯湘劉海。
80年代: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兩會
著裝關鍵詞:襯衫、大墊肩套裝
80年代初,襯衫在中國流行一時,和以往單色調的服裝相比,簡直可以說是有了重大突破。花襯衫和格子襯衫是當時年輕人最時髦的穿著。
從《人民畫報》1988年第6期的封面: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藏族青年歌唱家宗庸卓瑪的著裝上我們可以看出,大翻領的女士套裝已經開始流行。釘珠、繡花、鑲嵌等多種繁復的裝飾元素開始復蘇,標志性的大墊肩讓女人看起來強勢獨立但也不乏設計感。健美褲(踩蹬褲)、直筒褲、老板褲、蘿卜褲、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等潮流趨勢紛至沓來,令人應接不暇。
妝發關鍵詞:高劉海、爆炸頭
80年代,中國女性的發式也再度豐富多彩起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全國婦女好像都燙了發,夸張的爆炸式、風情的長波浪、清純的離子燙,特別是飛揚的劉海“三尺頭”,是每個走進理發店的女人所追逐的。
素面朝天了30年的中國女性在80年代也開始化妝,當時的彩妝潮流:紫色的眼影濃重地暈染整個眼眶,粗黑的眉毛,輪廓感明顯的腮紅,和暗色系的飽和唇色,雖然略顯艷俗,但至少在愛美的路上跨出了勇敢的一步。
90年代: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兩會
著裝關鍵詞:個性化
90年代,新華社曾在兩會的報道中特別提到了兩會代表服裝的變化:“中山裝不再是干部們的唯一禮服;省長、部長們一身西裝,系起了領帶;女代表委員穿上了西服套裙;夾克衫出現了。”
時代越往前進,代表們的服裝就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穿著打扮成為了表達個人訴求和強調個人身份的最好工具。1998年3月18日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六次全體會議,代表們冒著綿綿春雨出席會議,不少女代表選擇身著呢大衣配套裝裙,展現職業感。
妝發關鍵詞:燙發、全包圍眼線、艷色唇
都說90年代是鞏俐的年代,作為文藝界的政協委員,鞏俐引領了90年代的時尚風潮。雖然她一直以來簡約的盤發不足以體現90年代中國女人熱衷染發的風潮,但她標志性的彎月長眉,全包圍的粗眼線和倔強的正紅色雙唇成為90年代女性爭相模仿的妝容樣板。
00年至今: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兩會
著裝關鍵詞:民族風、中國風、制服風、套裝風
千禧年后,更多的公眾人物、文體明星成為了兩會的代表委員,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兩會的服飾也越來越豐富多彩,大致分為民族風、中國風、制服風和套裝風這幾個趨勢,但不論作何選擇,每位代表委員在確定與會服裝時,首先考慮到的還是大方得體,不越界不浮夸,才能適應這樣嚴肅莊重的場合。
妝發關鍵詞:裸妝、甜美
參加兩會的妝容,同樣是以“端莊、得體”為宜,濃妝艷抹容易給人造成輕浮的印象,而純素顏也難免給人精神狀態不佳的感覺,以清淡的妝容搭配整齊的發型,展現職業女性的干練狀態,是選擇兩會妝容的要點。縱觀歷屆兩會,男士以成熟穩重的大背頭為主流,女士則分為裸妝派和甜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