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場全景
CTEI網訊 正值人間四月天,春意盎然。4月12日,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六屆第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暨第七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在浙江海寧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海寧市人民政府主辦,海寧市科學技術局、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俞亞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少將、博導施楣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瞿靜、趙洪、林光興,秘書長何華勤,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會長、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博導陳南梁,海寧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周文俊,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魏國鋒,副主任徐迎忠等領導嘉賓出席會議。
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俞亞明
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俞亞明致辭中表示,海寧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同時,是一座極具文化魅力、經濟活力和投資潛力的城市。依托良好的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培育發展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集群經濟。經編產業是海寧三大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海寧市委市政府對新時期創新發展經編產業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本次針織科技大會在海寧召開,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海寧市將繼續支持經編產業的發展,同時也關注緯編產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高端企業、人才,進一步發展海寧的針織產業,打造針織產業的品牌化、國際化、高端化的新優勢。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魏國鋒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魏國鋒介紹了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發展變遷與展望。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是浙江省首批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目前規劃面積8.96平方公里,擁有入園企業近千家。目前經編產業園區不僅只有經編產業,大紡織領域的其他產業也得到了了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了以經編為主,其他多種紡織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此外,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魏國鋒表示,產業集群不是簡單的產業集聚,不只是同類企業數量的增長和整體規模的擴大。海寧經編產業園區要通過做大平臺,提升園區能級;做強產業,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做優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做精新經濟,提升產業發展動能;用好資源,提高資源產出率;提升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把產業從大到強、不斷完善。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作《不確定時代的確定性產業發展路徑》主題報告。2016年,針織行業規上企業運行總體運行平穩,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總體趨勢。海外市場出口降幅加深,內銷市場增速放緩。行業發展面臨持續性挑戰,低價勞動力消失,環境制約因素增多,終端消費顯示新特點,國際競爭加劇,以及不確定因素增多等特點。但行業發展依舊出現新亮點:企業不斷加強研發投入,新產品不斷亮相;試水高精尖;跨界融合,借勢打力尋合作,大企業優勢集聚度凸顯,進入良性循環。
楊紀朝強調,當前環境下,原料、裝備制造企業應與下游應用企業形成緊密合作;針織企業增強研發實力,供給側布局發力;終端品牌研究消費行為,進行供應鏈管理;研發服務機構要加強產學研服務,科技和理念引領。
他提出對不確定環境下的確定性產業發展路徑:培育發展增量為主線,帶動存量轉型升級,實現整體突破發展;從市場、資本和技術三方面推動產業主導權的建立;著眼全球創新版圖加強的產業研究,了解行業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的最新分布,實現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的有效對接;引進培育一批領軍創新創業人才;圍繞技術生命周期展開政策布局;著眼產業集群構造展開空間布局;從跟隨創新向原始創新范式轉變;著眼企業競合加速產業組織創新;大力推進產業融合以及產業整合。
對于2017年針織行業的主要工作,他表示要繼續辦好兩個展會,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做好行業人才培養,協助優化企業供應鏈,促進品牌發展;同時還將啟動團體標準,繼續擴大“優品針織”社會影響力,協助企業優化供應鏈,提高供應鏈效率,促進品牌企業擴大市場影響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就“十三五”時期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及未來發展趨勢作主題報告。首先她對“十二五”時期紡織工業科技進步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在纖維材料、紡織、染整、產業用紡織品、紡織裝備、信息化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實現了全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提升。具體來講,纖維材料技術取得新突破,紡織產品加工技術取得新進展,節能減排與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取得新成效;產業用紡織品研發與加工技術取得新推進;紡織裝備技術和制造水平取得新提升;紡織兩化深度融合呈現新亮點;紡織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呈現新活力;紡織標準化建設呈現新優勢。
彭燕麗指出,“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科技進步將實現以下主要目標:加強高仿真功能性纖維材料開發,化纖差別化率達到65%;突破一批高性能纖維制備和應用技術,實現高性能纖維的低成本和高附加值,成為世界上自主掌握高新技術的主要國家之一;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產業用紡織品制造關鍵技術,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比重達到33%;印染行業萬元產值水耗下降20%、能耗下降15%;國產紡織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不低于80%;紡織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立智能化紡紗、長絲、印染、針織、非織造布、服裝和家紡示范生產線;主要企業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大中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0%;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授權發明專利年增15%;完善紡織品安全、基礎通用標準,加快制定中紡聯團體標準,優化紡織標準體系結構;國際標準化能力增強,主導制定國際標準達到30項。
她提出“十三五”紡織工業科技進步重點任務包括:加強紡織科學基礎研究;推進行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廣;優化完善紡織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加強標準支撐體系建設。并重點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科技進步要以技術創新為基點實現創新發展30+100工程,即突破六大類30項共性關鍵技術,推廣100項先進適用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作《智能制造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他介紹,當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成本、效能、技術、資源與環境等因素的挑戰,為應對新產業的發展模式,我國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指導綱要》,體現了行業轉型升級的趨勢。
俞建勇指出智能制造是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智能制造兩大核心是網絡制造和數據制造,通過精益制造,高校制造,柔性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造五個方面體現。在紡織服裝產業領域,智能系統的應用體現在:紡織服裝規模定制;紡織服裝協同制造;紡織產業服務型制造;紡織產業供應鏈智能優化管理;廢舊紡織服裝資源循環利用;可穿戴智能紡織品等七大方面。
俞建勇最后強調,紡織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體現在傳感檢測技術、RFID技術、WIFI技術、Web技術、大數據技術。推進紡織服裝產業智能制造,更要注意:求實進取,人員因素,以及數據化三個因素。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林光興回顧職業技能競賽情況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林光興回顧了針織行業6年來職業技能競賽情況,并進行了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紡織行業“佰源杯”緯編工職業技能競賽啟動儀式。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秘書長何華勤宣讀會員增補名單
會上,還進行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員單位的增補,以及表彰了中國針織行業優秀科技研發企業/優秀總工程師,為第七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優秀論文獎的作者頒獎。
楊紀朝為優秀工程師頒獎
(公告:關于授予中國針織行業優秀科技研發企業及優秀總工程師的標準決定)
優秀研發企業表彰
優秀工程師表彰
(公告:關于表彰第七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優秀論文的決定)
作為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點任務之一,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依靠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已成為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中心環節。第七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的主題是“創新應用,促就產業升級”。在隨后進行的分論壇階段,科技大會以“印染”、“緯編”、“經編”三個分主題進行專題研討,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就技術、工藝、產品及研發成果內容同與會者進行了分享介紹。
針織印染新技術論壇包括以下話題分享:針織染整新工藝、新技術發展趨勢,新型化纖針織物的前處理及染色方案,植物染料在天然纖維染色中的應用及其鑒別方法,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及等離子處理技術創新應用,針織服裝印花技術發展趨勢,分散染料轉移印花用水性墨技術創新。
緯編分會場內容包括:智能織造 融合互聯,針織新原料開發現狀及創新應用,精梳毛織紗在圓機領域的應用,杜邦 Sorona纖維在針織面料上的創新應用,智能針織服裝傳感器的開發現狀及技術應用,針織智能服裝的研發,智能調溫紡織品,襪機發展新動態,壓力襪研制關鍵技術,任意毛圈技術在襪子產品開發中的應用,圓筒織物數碼噴墨印花在針織服裝服飾領域的應用,針織印染智能制造技術新發展,智能制造的關鍵工業軟件--電腦橫機和筒染機生產應用軟件試析。
經編分會場報告分享包括:經編機械發展新動向,經編機電子控制系統發展情況,錦綸在經編產品上的應用,技能性纖維在經編上的應用,經編復合材料在產業中的應用,高性能纖維的可編制技術研究及其應用,蓬蓋材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短纖經編織物的設計與開發,經編彈力織物的開發及其應用,經編職業服裝織物的設計與開發,經編雙床織物的設計與研發,長毛絨織物數碼噴墨印花工藝實踐。
(記者 黃瑋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