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上海時裝周共舉行了85場官方日程時裝發布會,參展面積共計近2.5萬平方米的四大官方展會集結了近1000個品牌,其中四分之一為亞洲品牌。據官方數據顯示:除了越來越多的買手店前往上海訂貨,上海百聯集團、貴陽星力集團、王府井百貨、新世界百貨、新光集團等傳統大型百貨的買手也隨同Machine-A和Selfridges的國際買手一同出現在了這個訂貨季。
從各個方面而言,很明顯,如今上海時裝周已經集體走到了全員拼質量的關鍵一步。短短三年,這座城市已經獲得了倫敦至今仍未實現的交易市場地位,并開始向巴黎看齊,在東方巴黎打造集結時裝展示、買手訂貨、全民時尚的高品質的時裝周生態圈,已經隱隱有著“亞洲最大時裝訂貨季”之勢。
整體品質提升顯著
過去幾季的上海時裝周,新天地主秀場及Labelhood秀場熱鬧繁忙,各大展會的規模迅速擴大,表面上的數字呈現喜人的增長,但究其細節依然亟待完善:從軟件硬件設施到安排和體驗,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著較大的差距。而這一次,在走訪了各大展會,與觀賞了眾多主秀場的發布會后,BoF發現包括官方及非官方活動的主辦方,均確實開始將品質與體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上一季,BoF曾對時裝周官方展會之一的Ontimeshow參展品牌質量下滑的現象表示擔憂。此次,其不僅對參展品牌質量進行了較大提升,還重新對設計師的展位進行了戰略性的布置。最優秀的一群設計師都被放置在了咖啡攤位的四周,而每個攤位之間也拉起了半透明的簾幕,品牌訂貨的私密性得到了提升。一如既往,這里仍然是上海時裝周明日之星的金礦。Random Cliche?s是該展會上最大的驚喜。該品牌由兩位年輕的紐約帕森斯學院畢業生創立。以Hans Eijkelboom的攝影集《Peopl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為出發點,他們把現實生活中平常人穿衣的細節融入簡單的設計中。雖然是第一季,推出的產品也不多,但從面料的選擇和心思的揣摩上,你都會很快的被他們真實輕松的戲謔態度所感染。Selfridges的男裝買手Jack Cassidy就告訴BoF:“他們有些有趣的東西”(There is something there)。
此外,Ontimeshow這次還舉辦了許多活動,諸如Sankuanz x Supermafia炫酷的燈光藝術展示,布料圖書館別具匠心的“20-1”展覽和與《i-D》聯合舉辦的“青年文化”主題論壇,為展會帶來了更多的人流和關注度之余,也拓寬了Ontimeshow自身的價值。
而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與時堂Showroom,前者眺望陸家嘴,后者身處靜安寺,其場地選擇皆對展會品質有一定的提升。而位于四行倉庫由DFO新舉辦的Dadashow在場地的搭建和品牌的選擇上也與過去不同,與其合作的WHITE Milano進入中國市場,算是DFO對于進軍更精細化的高端市場的一次成功嘗試。
Tube Showroom通過這一季,穩固了其精品設計師Showroom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從設計師呈現、場地搭建到軟件服務,一切都是理想之中的狀態,無可挑剔。就算在巴黎,也難以找到資源如此集中、服務如此優良的選擇。Not Showroom是設計師品牌集中的另一個場所,在勢頭和規模上,皆呈現了良好的勢頭。只不過,孫科故居的硬性條件,尤其是慘白的燈火和不作美的天公,讓訂貨體驗受到了一定的挑戰。
主秀場的時裝發布也給人驚喜:從令人喜出望外的馬蘭戈尼畢業秀,到質量提升迅速的京東時尚發布會;從劉嘉玲新推出的品牌ANIRAC,到拉夏貝爾新投資品牌Siastella;從發揮穩定的Deepmoss,到青春歡快的Joyrich,參與到新天地主秀場的品牌雖然在持續和穩定性上有待提升,但顯然,其設計質量越來越高。在市場大環境,尤其是一部分民營服裝企業重新摸到了市場的脈動后,其執行力和影響力,毫無疑問的將遠大于獨立設計師品牌,也應該成為上海時裝周主秀場大力發展的重點。
設計,應不止于服裝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上海時裝周的其他部分都在大步向前,專注提升品質時,身處理應是最令人期待的Labelhood,卻讓人心頭涌起一股焦慮。衍慶里跟往屆外灘源的場地相比或許有些落差,但這里寬敞的空間理應為設計師們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官方搭建的燈光和配套也盡可能的做到了最好。只是當你步入好些設計師的展示時,還是會不自覺的皺起眉頭。為什么?
由于舉辦日期的原因,上海時裝周的訂貨屬性和面對消費者的互動屬性,被決定了將大于其發布屬性。這意味著,在Labelhood展示設計師們不能僅僅展示衣服。
首先,年輕設計師并沒有制作出足以支撐起一場常規時裝發布會數量的服裝造型;其次,參與到此次Labelhood中的大部分設計師已經帶著他們的衣服在四大時裝之都轉了一圈,也都獲得了一定的曝光。在服裝本身已經沒有太多新聞性和驚喜的時候,尤其是在一月份就展示完畢的男裝設計品牌,設計師們絕對需要花心思在展示環節上。
光那么幾個模特走來走去,在現場擺一些可有可無的所謂裝置,本身就違背了Presentation(展示)的初衷。正如Labelhood的評委梁家俊在去年接受BoF采訪時所說:“很多時候服飾被創作出來后,才是另一個創作的開始。”
楊桂東(Samuel Gui Yang)是本次Labelhood中“另一種創作”最成功的一位。老廠房的粗糲感與女裝品牌塑造的高級感互相矛盾,為了保護自己的品牌形象,他在展示場地里用質感上佳的藍色窗簾把展示區域包圍了起來,并鋪上了地毯。模特們散落在地攤四處,時而燃香,時而走動,而設計師更是完全融入展示之中,在現場作畫,記錄模特的身姿倩影。這是唯一一場體現了Labelhood藝術屬性的活動。Machine-A的女裝買手Mia Poirier就透露:她將會向Samuel Gui Yang下單。而在米蘭已經展示過的陳序之(Xu Zhi)也采取了類似的手法,在場地中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場景,音樂表演者身穿2017秋冬的流蘇和編繩設計,為品牌增添了另一維度的性格。
對于李佳佩(Andrea Jiapei Li)和郭一然天(Yirantian)來說,Labelhood是他們系列首發的平臺,她們想要通過走秀的方式,呈現一個完整的品牌形象,則在情理之中。第一次回國展示的李佳佩在后臺告訴BoF:她以Amy Adams主演的電影《Arrival》為靈感,尋找一個降臨的感覺。在運動和優雅中,融入科幻的元素,并強調女性獨立勇敢的精神,而非將顯眼的科技符號放到設計中。為此,她將展示現場設計成了機場的候機大廳,比以往系列更加實穿的服裝倒是很適合出現在楊冪的機場街拍系列中。郭一然天則以小學可調節高度的課桌椅為靈感,將可調節的細節融入其日逾精致的女裝風格中。在造型師李元一去粗取精的幫助下,Yirantian的女性質感變得更為精準。
在一些設計師的展示中,置景不僅沒有起到烘托提升的作用,然而為觀感打上了折扣。很多時候,尤其是在Labelhood,讓觀眾近距離的觀看服裝的細節,要比辦一場平淡無奇的發布會明智得多。此外,作為本應是上海時裝周最精彩的展示集合,在設計師甄選上應該要有更嚴格的標準,而參與其中設計師也應有更長時間的規劃與準備。設計師為了作秀而作秀、準備倉促,最終傷害的還是品牌自身的形象。在新人輩出,大批大批充滿才華的年輕設計師歸國創業的大背景下,搞砸一季,勢頭再好的設計師品牌也沒有足夠的資本抵御這樣的風險。
正是由于手中握有最好的年輕設計師資源,Labelhood肩負的責任和面臨的期望勢必是最高的。如何將這個在愛與熱情中誕生的平臺帶向更專業化的操作道路應該是主辦方接下來半年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男裝品牌成最大亮點
在GQ男裝一日,參與的幾位設計師與前三天參差不齊的展示相比,他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從設計到敘述,皆十分完整而充滿驚喜,真正表現了“秀”這個字的真實意義。劉丹霞和黃善鵬創立的DANSHAN的衣服或許走的是實穿路線,但是他們在品牌敘述方面絕對一流。在倫敦的華人社區中心進行了一場男性脆弱性的討論后,他們將中國家社會背景下職場中人內心的反抗以直白巧妙的方式呈現了出來。僅僅是通過滿墻的趣怪廣告,以及“我愛老板”四個大字,搭配背景配樂從辦公室白噪音轉向死亡金屬搖滾,年輕人內心對朝九晚五平凡生活的抗爭躍然紙上。開秀的大叔更是令人提神,一下子就抓住了現場觀眾的興趣。
周曉雯(Hiuman)的“金至尊”(涂滿金粉的健碩模特)的一些瞬間雖然會讓現場的關注忍不住笑出聲來,但她在展示編排上頗為用心,模特要記住那九轉十八彎的路線圖也是不容易。在設計上,她對2017秋冬系列做了精簡與提升,SKU砍掉了60%,剩下的款式更為集中,秀款和商業款之間也有很好的銜接。淺藍色的低領寬松毛背心是本季最值得關注的單品。 林筠葦(Junwei Lin)則舉辦了一場男孩的婚禮,這一季的男孩變得更為溫柔,讓人想起Wales Bonner。不對,她就是中國的Wales Bonner。她看待男生的曖昧態度,有著小女生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象,也釋放著求救信息,希望有人能拯救她逃離這一季主題“Belong to Nowhere”的迷惘。
周俊和李雨山的Pronounce和李東興(Ximon Lee)在本次Labelhood完成了“GQ China Presents”的新老交替。與倫敦常規的展示不同,李東興此次讓觀眾近距離觀察服裝。模特雖然在人擠人的空間里面熱得滿頭大汗,但現場觀眾的熱情就是有這么高。
Pronounce這一季,或許是因為要保留實力,備戰6月的2018春夏倫敦男裝周,或許是因為設計師太貪心,想把所有的東西都呈現出來,這導致其2017秋冬系列和其上一季的作品,產生了較為明顯的不連貫感。設計師表示他們想通過隱晦的手法展現他們對墨西哥拉拉穆里人文化的觀察。他們的設計功力毋庸置疑,為當代最優,然而這兩位設計師的敘述能力,亟待加強。(設計師告訴BoF,現場擺放的丑柑其實是墨西哥山區生產的水果。但現場沒有新聞稿或是相關敘述,令人摸不著頭腦)他們急需一個專業的第三方意見,幫他們塑造一個清晰的品牌形象。Pronounce至今已經推出三個系列,每一季都不同,每一季都做了很多很多東西,但Pronounce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品牌呢?
這兩位充滿才華的設計師需要將創意延展到服裝設計之外,或者與專業人士合作,在前往倫敦前確立一個明確的品牌定位。與其前輩們不同,Pronounce有兩次鍛煉的機會,如今距離倫敦的展示日期仍有近60天的時間。既然要融入西方時裝體系了,那就要遵守他們的游戲規則。如同周翔宇(Xander Zhou)此前接受BoF采訪時所說的,要先了解了規則,才會知道如何凌駕于規則之上。這兩位年輕人都是倫敦求學歸來,多年的耳濡目染,在這方面有優勢,只要轉變心態和思維,向挑戰持開放的態度,Pronounce必將在國際上大有作為。
在Labelhood之外,周師墨和溫雅的Staffonly、王逢陳(Feng Chen Wang)和周翔宇(Xander Zhou)也以自己的方式在上海時裝周期間與時裝觀眾和買手們進行互動。在Tube Showroom開幕當晚,Staffonly進行了其2017秋冬系列的發布展示。他們通過新系列探討“被奴役”的狀態,這是兩位設計師進入時裝體系后的切身體會。發布現場被設置為了一個案發現場,映襯模特的裝置讓人眼花繚亂,服裝細節亦可圈可點。王逢陳則充分利用了其位于恒隆廣場附近的私人Showroom,舉辦訂貨會之余,觥籌交錯、以酒會友。而周翔宇更是把其“Geneasian亞洲新生代俱樂部”的派對辦到了新開幕的Arkham之中,將時裝周的時尚氣氛推向了最高點。
時裝周是創意、時尚也是秀和商業。想要成功,就必須魚與熊掌兼得。如今,上海時裝周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此次,俄羅斯時尚協會執行主席Alexander Shumsky、東京時裝周主辦機構JFW三宅理事長和中村事務局長以及法國時裝展會Tranoi的首席執行官David Hardida、美國版《Vogue》時裝作者Lynn Yaeger也都紛紛前來進行考察和探尋。
Yaeger告訴BoF:“總體而言,時裝周的日程和安排非常棒和專業,讓我感受到了時裝周及這座城市的時尚氛圍。”她表示,在這次的時裝周上,她就發現了包括DANSHAN等在內的一批優秀設計師。但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在上海時裝周上進行展示,對設計師而言,不僅意味著秀、訂貨,更意味著要接受國際標準下的審視和考察。如何整體考量設計、展示形式和體驗,并完善地思考和執行細節,將決定他們是否能夠成為具有真正前景的時裝品牌。
如今,大的框架越來越完善,優勝劣汰,設計師的洗牌勢將是發展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