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李周霞。
李周霞 37歲,2000年畢業進入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原海康實業公司),愛崗敬業、勤于奉獻。2009年獲評重慶市“五一巾幗標兵”、榮獲“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先進標兵”,2016年4月被評為全國“紡織勞動模范”,2016年4月被評為首屆“萬州工匠”。她是平凡的紡織女工,看似平凡的工作,卻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她就是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細紗車間乙班班長李周霞。昨日,當記者聯系上李周霞時,電話那頭傳來了陣陣機器的轟鳴聲。李周霞說,只要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就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苦練技術 紗線勒進手指
李周霞是一名“80后”,畢業后就進入了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剛進公司的時候,李周霞為苦練卡頭技術,右手食指第一關節處勒出了一條條口子。卡頭時,一不小心紗線勒進口子里,鉆心的疼,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她強忍著疼痛,堅持練習操作。
沒過多久,李周霞的操作技術就得到很大提升,在入廠的第二年,她被公司評為細紗操作技術能手,同年又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4年,她參加重慶市棉紡織行業組織的操作技能大賽,被聘為操作技師。
反復練習 創新操作技術
2007年初,李周霞從重慶三峽紡織老廠調入經開區新廠,準備緊密紡12.5萬錠的試車生產,公司安排她在緊密紡一廠細紗車間工作。由于新建的緊密紡廠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公司成立了操作技術攻關小組,李周霞作為小組一員,主動接下了攻關任務。
由于緊密紡操作與原來的環錠紡操作方法不一樣,李周霞不斷琢磨緊密紡操作要領,在練習中不斷思考改進方法。有時候,為了一個細小的動作,她要反反復復練習很久。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周霞終于創新出了一套完整的緊密紡細紗操作法。在她的帶動和指導下,輪班操作技術得到了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對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推進作用。
成為能手 打造金牌團隊
2008年8月,李周霞參加全國棉紡織協會舉辦的重慶市操作技能比賽,獲得重慶賽區第一名;當年9月在石家莊舉行的總決賽中,她被授予“全國棉紡織行業操作技術能手”稱號,取得了三級高級技能資格證書,為公司操作技術整體水平和產品質量經濟效益提高,做出了突出貢獻。
李周霞對待同事親如姐妹,在她帶領下的操作隊伍,是一個敢打敢拼、團結上進的團隊。2015年2月,她的班組被評為“郝建秀小組式全國紡織先進班組”。由于17年工作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她被公司任命為“操作教練員”。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一線擋車工越來越難招,如何留住員工、如何培養新工人,是企業的大事。”李周霞說,細紗工序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也是最難學的,新員工畏難情緒較大,需要耐心地給她們講解,不厭其煩手把手地教,才能真正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在李周霞的帶領下,通過開展“一日一練”“一周一技”“一月一考”等技術崗位培訓活動,搭建起了崗位練兵平臺、結成了互學互助對子,新員工的操作技術有了很大進步。時間長了,員工們個個技術嫻熟,很多員工都變成了師傅,每次開展操作運動會,她帶的徒弟都能取得好名次。在工作中,她帶領班組的操作優一級為90%,生產效率為96.8%,各項指標均居三班之首。該班組連續多年被評為年度先進集體、金牌團隊。
本報記者 蔣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