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的設立再度讓中國品牌建設這一老話題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也意味國內品牌建設已經從企業層面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面。
毫無疑問,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是現代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
然而,在國內的服裝行業,山寨之風比比皆是、愈演愈烈,盜版和非法仿制原創設計產品特別是一些著名品牌的設計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一般情況下,商標、設計和服裝圖案的版權往往被視作“小版權”,一些企業由于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而屢屢遭遇版權侵權,這不僅造成了巨額經濟損失,更嚴重 挫傷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而那些不法企業反而賺得盆滿缽滿,當下,越來越多的本土服裝企業已深陷抄襲模仿李鬼難防的怪圈。
企業被侵權7年忍無可忍:這樣的業態該改一改了。
總部位于北京的中國服裝品牌LINC金羽杰自2004年創立,已有13年歷史,是一家致力于時尚羽絨服設計的公司。該公司創始人林娜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和不少服裝公司一樣,他們的產品設計經常遭遇抄襲、盜版的侵害。
早在2007年,一款業內同行的新品發布會曾讓林娜和同事們大吃一驚。
“無論是款式、色彩還是花型,幾款產品的基本外觀居然和我們的一模一樣,甚至紐扣也僅僅是標示不一樣。”更令林娜不可思議的是,“這樣款式的羽絨服竟然和我們是同步發售,且對方每款的售價低于我們200元。”
這是他們第一次發現有企業涉嫌抄襲他們的設計理念和創意。此后,這樣的情形并未曾中斷。
“對方涉嫌抄襲的多是我們固定的20%的爆款產品。”據她介紹,服裝行業,80%的利潤貢獻主要來自20%的服裝款式。“對一個設計、研發投入占比很大的公司來說,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事實上,當下,由于即時通信設備和拍攝設備具備輕小便捷的特點,侵權行為可能就發生在瞬息之間,但被侵權的原創產品的研發周期卻不短。
據業內一位負責產品研發的專業人士透露,一件服裝的花型從設計到打樣、調整一套工序下來,大約需要三個月;從創意到上市,周期約為1年半的時間。“但對方如果抄襲的話不僅不花費時間成本,而且研發成本為零。一旦不能有效保護企業產品的著作權,后果可想而知。”
近日,LINC金羽杰一紙訴狀將涉嫌長期侵害公司產品著作權的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賠金額是1元人民幣。目前案件正在審理中。
忍氣吞聲7年,林娜說,她不想得到多少賠償,只是要個說法。
舉證困難、維權周期長:多數案件不了了之。
為何長達7年之后她才決定維權?其實,當時一開始面對數額不小的經濟損失時,她并不是沒想過維權。
“因為多年來深受其害,我們很想推動行業規則的建立和完善。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是鼓勵和保護具有原創能力的企業,而不是相反。”林娜說。
林娜和公司曾經找到多家律所咨詢,得到的答復卻是,“這種情況你們很難贏”。
據了解,服裝原創設計被侵權,在國內外都不鮮見,相比之下,國內品牌維權取證難、時間長、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卻在更大范圍內助長了此類事件的發生,前不久剛剛定案的運動服裝品牌糾紛“喬丹事件”就沸沸揚揚持續了數年之久。
據業內人士介紹,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三個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因“李鬼”的出現導致“跑版”——泄露創意。例如,在生產環節 中,負責成衣生產的工廠往往會掌握新產品全套的技術和數據,相關的信息泄露情況時有發生。再如,企業每年的新品訂貨會上也極為容易泄露版型,“對方的經銷 商可以假借定貨從而拿到樣品來抄襲。”
除了產業鏈上不同環節容易發生侵權行為,侵權主體的多樣化更是讓人頭疼。
某服裝品牌江蘇經銷商王女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她發現自己代理的品牌在同一家商場時常會出現同級別品牌的仿款。“同款服裝,他們只是把肩、腰、胸圍加寬了,其他不做任何改動,就貼上自己的商標公然出售。”
更加不容忽視的是,隨著網上購物的井噴式發展,網店銷售盜版、山寨產品的行為往往更加隱蔽,也更加猖獗。“銷售的完全是盜版產品,但下邊評價卻很好,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真假難辨,關鍵是網上價格特別低。”王女士說。
如何對侵權行為說不?
國外經驗值得借鑒
近年來,本土服裝品牌的市場飽受包括ZARA、H&M、優衣庫等國際品牌的嚴重擠壓且產能過剩現象凸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 度,全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403元,同比下滑0.5%,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4%,是唯一出現下滑的消費類別。
其中,大量侵權行為的存在不僅造成了企業巨額經濟損失,更嚴重挫傷了服裝企業的創新積極性,而那些依靠直接盜用和仿制名牌產品設計的不法企業卻以低廉的價格賺得盆滿缽滿。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產服裝品牌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刻不容緩。
長期受理知識產權保護案件的北京鼎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權利人下決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階段最為困難,畢竟維權要付 出巨大的精力和經濟支出,維權成本過高。”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足,對已經形成的權利沒有采用第三方確認的方式予以固定和 保護。
目前,在服裝業發達、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比較完善的歐洲,通過簡單的程序,服裝設計師設計的草稿照片就可以在歐洲范圍內在線注冊。面對侵權行為,會對盜 版采取起訴的方式,阿迪達斯、彪馬、耐克等品牌都有成功先例。一些小規模的服裝公司可以聘請專業律師或防盜版設計聯盟之類的非官方機構尋求幫助。
國內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目前國內此類維權還不會形成趨勢,權利人維權成本過高,周期過長,要想形成規模還不現實。目前我國的誠信體系建設還有待加強,經濟賠償過低,很多人以抄 襲為榮,很少有權利人能夠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在張華來看,權利人是否擁有較高的自我權利保護意識,政府是否設立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和懲處機制, 是國內服裝行業知識產權保護亟待補足的兩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