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生眼中的非洲是怎樣的? 昨天,一場以“‘非’主流”為主題的時裝秀獻演2017環(huán)東華時尚周,通過服飾文化向公眾表達了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未來設計師們對非洲文化的理解。
此次展演的12組70余件作品在靈感上溯源中非傳統(tǒng)文化元素,從非洲的自然風光、民族圖騰、日常習俗到中國的傳統(tǒng)花紋、歷史典籍、戲劇曲藝,服裝學院的師生通過服裝這一獨特的“語言”解讀非洲、解讀傳統(tǒng)。
系列作品《Ndebele》通過提取非洲恩德貝勒族特色圖案、自然與藝術元素,在非洲文化符號與中國回紋時尚元素碰撞中,呈現(xiàn)獨特的當代風采。又如系列作品 《sacrifice》 融入非洲雕刻紋身的圓點線面和中國京劇元素,通過織錦緞面料體現(xiàn)中非元素融合的有序與無序。整場時裝秀以中國師生的視角解讀非洲,并通過服裝設計進行表達和詮釋,使服飾文化成為一種語言、一種符號。
據(jù)介紹,本次活動系服裝學院教改試點課程 《專業(yè)交叉創(chuàng)作實踐》 的匯報展演,亦緣于去年由東華大學和肯尼亞莫伊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肯尼亞紡織品藝術展”。此次中非文化交流創(chuàng)意時裝秀展演結束后,作品將前往肯尼亞進行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