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山東棉商交流,談起今年新疆棉業情況,他感概良多,表示未來中國棉業前途非新疆莫屬,計劃加入新疆“淘金”大軍。新疆如真如此前途無量嗎?有三大變化,可以窺見一二:
第一大變化:對棉紡織企業的吸附力增強。2-3年前,新疆發展棉紡織業基本依靠優惠政策,靠國家花錢補貼。近幾年,國家及自治區陸續出臺的各項優惠及補貼政策,核算到入疆企業上,差不多在2000-2200元/噸。也就是說,在新疆生產棉紗,成本于少節省2000元/噸。
新疆棉紡織的雪球越滾越大,吸附力也越來越強,集群效應逐步顯現。不少內地企業表示,現如今有條件的企業爭著赴疆投資建廠。不再僅僅是單一看重優惠政策,更多的是看中了新疆的發展前景。截至2017年6月份,新疆棉紡織產能達到1360萬錠。有人預測,至今年底,新疆棉紡織產能或超1500萬錠,2020年,將至2000萬錠。新疆棉紡織業正在加速崛起。
第二大變化:由“走,一起去拾花”到“走,一起去找機會”。往年,去年新疆的內地人多是農民工,所做工作也很單一,主要是“拾花工”。主要分布在河南、陜西、山西及河北等地,這些地區人口密集,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但從今年開始,有個新的現象就是,赴疆的拾花工人數大量減少,而來新疆“找機會”的人卻在增多。
第三大變化:產業正在向高端發展。隨著新疆棉紡織、棉花產業的發展,給大家帶來了致富發展的機會。一位阿克蘇企業老板以前有一條棉花加工生產線,今年已與內地一家企業簽定了租賃合同。他還與內地某廠合作,建設一家10萬錠的棉紡織廠,目前正在項目的審批之中,預計2018年上半年即可投產達效。從事更高級的更賺錢的事業之中,正成為新疆老棉花人的選擇。
投資、發展、熱土是對新疆最好概括,新疆的未來前景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