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2014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96.15億元,較上年增長76.1%;2015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317.9億元,較上年增長230.6%;2016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479.7億元,較上年增長50.9%。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投資火熱效益增加
2014年自治區實施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戰略,紡織品服裝運費補貼、使用新疆棉花補貼、企業社保補貼……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內地紡織服裝產業中掀起了一股向新疆轉移的熱潮。
在國家大力支持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強力推動下,三年多來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取得豐碩成果。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207.3億元,其中今年1—7月達313.5億元,同比增長38.8%。
華孚、如意、雅戈爾、金昇、即發、紅豆等國內近600家企業來疆投資發展,新疆已經成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投資最熱的地方,更受到全球紡織業的關注。
此外,從2014年到2016年,全疆(含兵團)棉紡紗錠數量從700萬錠增長到1360萬錠(含氣流紡),織布機數量從10290臺增長到17000余臺,服裝產能從4000萬件增長到1.5億件、地毯產能從40萬平方米增長到180萬平方米、粘膠纖維產能從67萬噸增長到85萬噸,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粘膠纖維生產基地。
隨著產能增加,企業經營效益也得到顯著提升。全疆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從2013年的232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78億元,增長63%;工業增加值從2013年的40.1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0.4億元,增長100%;企業效益連年增長,2016年實現利潤7.5億元,同比增長1.7倍。
企業倍增帶動就業
今年2月,新疆科寧針紡科技有限公司入駐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并投產,該公司的襪產品銷往俄羅斯、中亞五國、美國及南美地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何行軍說:“公司根據產品銷量將擴大生產規模,預計產量將達到30萬雙/日。”
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管委會(開發區)主任劉勇介紹,目前,入園紡織服裝企業已達78家,解決就業1.8萬人,帶動就業3.8萬人。
業內人士分析,新疆生產的棉紗每噸比沿海地區便宜3600元,比越南便宜4600元人民幣。在國家及自治區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企業蜂擁進疆。2016年,新疆平均每天增加兩家紡織企業。
此外,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還給予了企業諸多優勢,如國家給新疆紡織服裝行業200億元發展基金、增值稅政策、出疆運輸補貼等,這些優勢極大地吸引了企業的目光。巨大的政策杠桿效應撬動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不斷從東部向新疆轉移,華孚、如意、金昇、天虹、紅豆、即發、潔麗雅等一批國內知名紡織服裝品牌和出口加工型企業在阿克蘇、庫爾勒、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等地投資設廠,推動了新疆紡織行業快速發展。
截至今年6月,全區備案的紡織服裝企業已達2525家,較三年前增加1965家,是三年前的4.5倍,其中內地來疆投資設廠企業由三年前的數十家增加到682家。疆外到疆新建、重組棉紡織產能規模占到新疆產能規模總量的85%以上,內地入疆企業已成為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主體。
三年來,全疆紡織服裝產業新增就業人數達24.88萬人,其中南疆四地州實現新增就業13.25萬人,占比達53.3%。
產業集聚定位清晰
新疆作為我國棉花主產區,棉花產量占全國產量的60%以上。如今,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正從棉花、紡紗向下游的織布、印染、針織、服裝以及輔料等方面擴展延伸,形成了體現新疆特色的清晰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目前,新疆已經形成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奎屯、庫爾勒—尉犁、阿克蘇—阿拉爾、喀什五大產業集聚區域,初步形成“三城七園”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自治區紡織行辦主任劉燕寧說:“三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優惠政策,有效促進了紡織服裝產業,尤其是南疆地區發展,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在各項扶持政策的積極引導下,許多內地紡織服裝企業特別是行業內優強企業來疆投資建廠,本地企業也在現有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借勢擴大生產規模和產能,全疆紡織服裝產業產能規模、新增就業、企業效益等指標大幅增長和提升。”
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梁勇說,2017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四大目標是固定資產投資超過720億元;新增就業人數10萬人;新增工業增加值40%;引進內地企業400家。目前已新增企業108家,其中80%的企業是從內地轉移而來。
今后,自治區將圍繞服裝、棉紡織、毛紡織、針織、化纖、印染、地毯等七大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吸引東中部地區優勢品牌企業、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入疆發展,爭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棉紡產業基地、西北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服裝服飾生產基地以及向西出口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