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至24日,全國服裝數字化仿真與三維成形技術學術研討會在北碚召開。會議以“中國服裝數字化技術與產業實踐:技術融合與產業創新”為主題,由中國服裝工業網、重慶服裝行業協會主辦,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承辦。
來自國內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湖北師范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相關高校,和深圳格林兄弟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勝達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十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研發型企業共26個單位、60余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
中國服裝工業網CEO魏志國、重慶服裝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陳尚福、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院長趙天福分別為會議致辭。會議由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院長張龍琳和中國服裝工業網CEO魏志國主持。研討主題和內容體現了全國服裝行業創新驅動的發展需求,貼近工程和產業實踐,表現了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與會者積極參與討論,分享知識。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國CAXC專家組副主任、教育部高校畢業生校企合作服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兼服裝業智能制造戰略聯盟專家組專家、天津工業大學教授張鴻志在會上做《定與智》為題的報告。他認為,改變未來的十大技術中,“個性定制”被排在首位,定制具有專屬性和普遍性,取決于市場和制造兩方面的發展,制造業的智能化使制造系統具有思維、推理、決策、執行的能力,社會化是制造業發展的目標,需要協同、共享、優化和組織。

天津工業大學張鴻志發言
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蘇州大學副教授尚笑梅以《基于人體測量的數據應用》為題,重點介紹了人體數據與數據應用的技術生態、縫前智能定制數據體系。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系主任冀艷波以《三維掃描在服裝結構設計上的應用探索》為題,講解了2011年來其團隊在掃描人體參數化及動態導入、服裝功能性及美觀性評測、網絡平臺服裝適體性虛擬仿真的研究成果。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以《時尚與功能——基于人體工學的時尚產品研發》為題,分別以從姿態到時尚、從人體解學到時尚、從動作到時尚、從纖維到時尚應用4個角度介紹了其團隊服裝產品設計研發的路徑和成果。
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董虹霞以《數字化與當代性》為題,提出當代服裝的數字化應該具備標準化、規范化的特點,應該采取多元化、觀念化、實驗性的方式。江南大學教授、《服裝學報》編輯部主任崔榮榮介紹了當前設計領域同質化現象嚴重、藝術教育實踐缺失的現狀及江南大學在紡織服裝非遺傳承方面如何將藝術、技術和文化相融合并創新實踐的成果。東華大學出版社總編王克斌就出版社圍繞國家戰略,利用行業平臺,挖掘學科資源,努力實現出版國際化、數字化建設的情況。凱里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郭曉節以《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傳承》為題,介紹深處民族地區如何創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出數字化是搶救性保護傳統手工藝(非遺)途徑之一。

蘇州大學尚笑梅發言

西安工程大學冀艷波發言

北京服裝學院劉莉發言

西南大學梁列峰發言

四川美術學院董虹霞發言

江南大學崔榮榮發言

東華大學出版社王克斌發言

西南大學周莉發言


香港勝達國際科技有限公司賈下云發言

成都十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鄧椿山發言

重慶段記服飾有限公司段遠紅發言

會上,香港勝達國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下云以《一帶一路”下的服裝數字化產品貿易》為題,成都十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鄧椿山以《數字化仿真與成形技術應用》為題,重慶段記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段遠紅以《基于互聯網的服裝數字化訂制模式》為題,深圳格林兄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志國以《服裝產業互聯網轉型探索》為題,分別介紹了各自公司的創新發展理念,展示了不同服裝數字化產品開發和應用情況。
研討主題和內容體現了全國服裝行業創新驅動的發展需求,貼近工程和產業實踐,表現了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與會者積極參與討論,分享知識。
本次會議受到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創新團隊項目的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