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為紡織大戶盛虹集團開辟升級通道
時間:2018年03月16日來源:新華日報作者:
3月14日,盛虹·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8/2019發布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舉行,活動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東華大學、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主辦,盛虹集團旗下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協辦。
3月14日,盛虹·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8/2019發布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舉行,活動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東華大學、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主辦,盛虹集團旗下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協辦。
借助這次發布會,盛虹展示了推動紡織業轉型發展的最新成果。面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盛虹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企業的戰略重點,深入推進智能化與信息化的融合,探索一條從傳統制造業到現代高端新興產業的轉型發展之路。
發展智能制造不能患上“設備依賴癥”
在國望高科的紡絲車間,盡管只有兩名工人“看管”著工作中的紡絲設備,但一切操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紡絲卷繞機自動運行,一錠錠絡筒整齊地擺放在卷繞機上飛速卷絲,卷繞機滿卷后自動發出信號,自動落筒機通過軌道提前5分鐘到達卷繞機旁,接收絲錠,然后通過智能運輸車分批裝載,送至搖臂機器人處,搖臂機器人再將絲錠卸下,擺放在空絲車上,送入下道工序。在使用機器人之前,這些都要靠人力來完成。
這是盛虹集團承擔研制的國內化纖行業首臺(套)國產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的一個環節。智能物流系統是盛虹化纖與北京自動化機械研究所于2010年合作研發,攻克了大型化纖生產企業該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提高了我國大型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的自主研發、制造和配套能力,打破了行業內國外集成商壟斷的市場定價規則和服務模式。
盛虹不是簡單地靠引進設備來實現智能制造,而是立足自身需求,讓設備圍繞產業轉型需求轉動起來。除了自主研發新設備,盛虹還大膽對外來設備進行改造。國望高科的加彈智能加工(落筒包裝)系統是從意大利賽龍杰引進的通用設備,投入使用后,機器一天24小時不停運轉也只能完成75%的產能需求。于是,國望高科提出設備改進方案。但是,僅軟件系統更新一項,賽龍杰就要收取20萬元的費用。面對外方的高昂要價,盛虹決定自主創新,利用自己員工的智慧和設備操作經驗對機器進行改造。這一嘗試造就了現在國望高科從落絲、移料到檢驗分級、包裝等流程的全自動化作業。現在,外來的通用設備,在國內同行業企業的銷售中,不得不用上盛虹集團的技術。
智能制造≠機器換人
“在國望高科成立之初,便堅持將創新驅動、智能轉變為發展動力,以裝備技術創新理念取代規模化發展,帶動行業產品技術升級。”盛虹化纖總工程師梅峰介紹,通過機器換人,推進智能車間實施后,公司年平均節省成本1500萬元,用工率減少34%,故障率減少55.9%,人員單產提升29.8%,產能提升33.06%,作業精準性、成功率也顯著提升。
國望高科擁有同類產品中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和最新的產品,現有生產線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其紡絲車間和加彈車間均已導入智能生產系統,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管理的信息化、物流的一體化。由于采用自動化作業,從落紗到檢驗分級,再到包裝出庫,減少了諸多的中間環節,使得整個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而且變得更加高效、快捷。
此外,由于產品落筒、檢驗、包裝全程無觸碰,排除了各種人為干擾因素,使分級包裝的準確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且還減少了“人為降等”現象,產品檢驗包裝質量穩定如一,使產品優等品率提升了2.5%。
自動化也讓質量信息的跟蹤與反饋更為方便、快捷,縮短了處理流程,實現了產品質量的全程可追溯。同時,包裝線實際操作人員較現有人員減少接近50%,有效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智能制造是個系統化工程
通過生產物聯網,所有生產指令在總控室直接下達,只要打開手機,可隨時查看并指揮每一個生產環節。這是“互聯網+”改變生產流程的體現。
在發展智能制造過程中,盛虹堅持把企業先進的工藝裝備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以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將企業生產的過程控制、優化、運行、計劃與管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管控,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2017年,盛虹投資2000萬元啟動企業智能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建設,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提升企業的智能管理水平,優化管理流程,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
在盛虹的新建項目中,智能化與信息化融合已成為最大亮點。據了解,2018年,國望高科有3大項目正在建設中,分別是年產30萬噸差別化纖維智能加彈項目、年產6萬噸生物基PTT差別化纖維項目和年產75萬噸差別化功能性纖維項目。其中,投資12億元的年產30萬噸差別化纖維智能加彈項目,將配套引進128臺世界先進的智能加彈設備,以自產POY為原料深加工,生產產品檔次高、附加值高的DTY產品。項目設備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實施信息化、智能化兩化融合,實現產業的“智慧轉型”。
借助這次發布會,盛虹展示了推動紡織業轉型發展的最新成果。面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盛虹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企業的戰略重點,深入推進智能化與信息化的融合,探索一條從傳統制造業到現代高端新興產業的轉型發展之路。
發展智能制造不能患上“設備依賴癥”
在國望高科的紡絲車間,盡管只有兩名工人“看管”著工作中的紡絲設備,但一切操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紡絲卷繞機自動運行,一錠錠絡筒整齊地擺放在卷繞機上飛速卷絲,卷繞機滿卷后自動發出信號,自動落筒機通過軌道提前5分鐘到達卷繞機旁,接收絲錠,然后通過智能運輸車分批裝載,送至搖臂機器人處,搖臂機器人再將絲錠卸下,擺放在空絲車上,送入下道工序。在使用機器人之前,這些都要靠人力來完成。
這是盛虹集團承擔研制的國內化纖行業首臺(套)國產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的一個環節。智能物流系統是盛虹化纖與北京自動化機械研究所于2010年合作研發,攻克了大型化纖生產企業該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提高了我國大型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的自主研發、制造和配套能力,打破了行業內國外集成商壟斷的市場定價規則和服務模式。
盛虹不是簡單地靠引進設備來實現智能制造,而是立足自身需求,讓設備圍繞產業轉型需求轉動起來。除了自主研發新設備,盛虹還大膽對外來設備進行改造。國望高科的加彈智能加工(落筒包裝)系統是從意大利賽龍杰引進的通用設備,投入使用后,機器一天24小時不停運轉也只能完成75%的產能需求。于是,國望高科提出設備改進方案。但是,僅軟件系統更新一項,賽龍杰就要收取20萬元的費用。面對外方的高昂要價,盛虹決定自主創新,利用自己員工的智慧和設備操作經驗對機器進行改造。這一嘗試造就了現在國望高科從落絲、移料到檢驗分級、包裝等流程的全自動化作業。現在,外來的通用設備,在國內同行業企業的銷售中,不得不用上盛虹集團的技術。
智能制造≠機器換人
“在國望高科成立之初,便堅持將創新驅動、智能轉變為發展動力,以裝備技術創新理念取代規模化發展,帶動行業產品技術升級。”盛虹化纖總工程師梅峰介紹,通過機器換人,推進智能車間實施后,公司年平均節省成本1500萬元,用工率減少34%,故障率減少55.9%,人員單產提升29.8%,產能提升33.06%,作業精準性、成功率也顯著提升。
國望高科擁有同類產品中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和最新的產品,現有生產線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其紡絲車間和加彈車間均已導入智能生產系統,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管理的信息化、物流的一體化。由于采用自動化作業,從落紗到檢驗分級,再到包裝出庫,減少了諸多的中間環節,使得整個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而且變得更加高效、快捷。
此外,由于產品落筒、檢驗、包裝全程無觸碰,排除了各種人為干擾因素,使分級包裝的準確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且還減少了“人為降等”現象,產品檢驗包裝質量穩定如一,使產品優等品率提升了2.5%。
自動化也讓質量信息的跟蹤與反饋更為方便、快捷,縮短了處理流程,實現了產品質量的全程可追溯。同時,包裝線實際操作人員較現有人員減少接近50%,有效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智能制造是個系統化工程
通過生產物聯網,所有生產指令在總控室直接下達,只要打開手機,可隨時查看并指揮每一個生產環節。這是“互聯網+”改變生產流程的體現。
在發展智能制造過程中,盛虹堅持把企業先進的工藝裝備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以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將企業生產的過程控制、優化、運行、計劃與管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管控,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2017年,盛虹投資2000萬元啟動企業智能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建設,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提升企業的智能管理水平,優化管理流程,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
在盛虹的新建項目中,智能化與信息化融合已成為最大亮點。據了解,2018年,國望高科有3大項目正在建設中,分別是年產30萬噸差別化纖維智能加彈項目、年產6萬噸生物基PTT差別化纖維項目和年產75萬噸差別化功能性纖維項目。其中,投資12億元的年產30萬噸差別化纖維智能加彈項目,將配套引進128臺世界先進的智能加彈設備,以自產POY為原料深加工,生產產品檔次高、附加值高的DTY產品。項目設備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實施信息化、智能化兩化融合,實現產業的“智慧轉型”。
相關閱讀
- 知名女性內衣品牌速塑榮獲尚普咨詢集團系列市場地位聲明2025.08.07
- 中國復合材料創新及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 點燃中國復材企業發展引擎2025.06.06
- 這個雙11,乘上抖音的風2024.11.04
- 時尚飾界,云選未來!鉆匯云選品中心璀璨登場2024.10.30
- 從中國黃河之濱到世界時尚之都:鄂爾多斯市羊絨在巴黎和米蘭大放異彩2024.10.14
- 跨越速運聚智聚力打通中國制造“企業強人”之路2024.10.08
- 傳承與變革的交響 ZIFEI WANG·王紫菲以“無盡的河流”登陸倫敦時裝周2024.09.23
- 科技重塑鞋履未來:Volumental副總裁從工程師到行業專家的轉型之旅見證鞋履零售解決方案變革2024.08.07
版權說明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 知名女性內衣品牌速塑榮獲尚普咨詢集團系列市場地位聲明
- 中國復合材料創新及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 點燃中國復材企業發展引擎
- 這個雙11,乘上抖音的風
- 時尚飾界,云選未來!鉆匯云選品中心璀璨登場
- 從中國黃河之濱到世界時尚之都:鄂爾多斯市羊絨在巴黎和米蘭大放異彩
- 跨越速運聚智聚力打通中國制造“企業強人”之路
- 傳承與變革的交響 ZIFEI WANG·王紫菲以“無盡的河流”登陸倫敦時裝周
- 科技重塑鞋履未來:Volumental副總裁從工程師到行業專家的轉型之旅見證鞋履零售解決方案變革
- 科技賦能服裝行業 店+AI訂貨入選《中國服裝數字化轉型供應商選型目錄》
- 勁霸男裝意大利上演雙城記,兩展齊開盡呈勁式東方美學——勁霸茄克連續五年七次登陸米蘭時裝周官方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