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頂尖制造商椿中島公開承認,由于產量不足,采購了中國低價鋼球偽裝成日本產品出售。
原本一出“掛羊頭賣狗肉”的折子戲,卻并沒有按照“羊頭”以次充好、“狗肉”濫竽充數的劇本演下去,反倒是被物美價廉的中國鋼球搶了戲。
據椿中島公開表態,在中國低價采購的精密鋼球符合客戶要求的標準,“至少到目前為止,安全性沒有受到影響。”
一直以來,在精密鋼球這種高端制造領域,國人對“中國制造”的自信心都稍顯不足,但這次成功扮演頂尖制造商“替身”的經歷,從側面反映出對“中國制造”的慣性思維該改改了。
造出比面膜還舒服的尿不濕
“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把中國看成是世界加工廠,而且是中低端產品的加工廠。”全國人大代表胡冶在回應椿中島事件時說,雖然從宏觀層面看,“中國制造”在整體水平、平均單價上都與世界先進制造業有差距,但不能否認在一些領域已經具備了趕超世界的實力。
事實上,這些年來,中國制造一直在不斷縮小與世界的差距。
曾經被爆出高度依賴進口的“圓珠筆頭”,在2016年9月就已被成功攻關。2017年全國兩會之上,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祥明就帶著自家生產的“筆珠”上了兩會。
今年再次登上全國兩會的舞臺,高祥明說,太鋼集團不僅成功研制出了“筆尖鋼”,還在高鐵、核電等領域研發出高精尖鋼材產品,2017年出口超過100萬噸,創下了歷史新高。
這樣的突破,還發生在紡織行業。
“嬰兒穿的尿不濕其實是一種比面膜還要舒適的紡織品,但制作尿不濕的高科技纖維長期被美國、日本控制。沒有這樣的纖維,就生產不出尿不濕的面料。”據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如意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介紹,近年來,如意聚焦高新技術改造,投資10億元建成中國紡織工程研發院,高科技高性能纖維很快就在這里誕生,并且已經領先世界。
國人“瘋搶”外國品牌的背后原因
今年全國兩會之上,邱亞夫還挑起了一個“很熱”的話題。
“為什么我國消費者寧可花兩萬元買‘加拿大鵝’,也不愿意花兩千元買國產羽絨服?這就是品牌的差距。”
3月6日,在山東團組開放會議上,他自問自答,呼吁中國服裝撕掉廉價標簽,呼吁中國企業加強品牌建設。
“3分鐘買光一家店,中國游客瘋搶‘加拿大鵝’”。這樣的故事似曾相識。
全國人大代表、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廚衛空間事業部系長劉廷,至今仍對3年前國人到日本搶購智能馬桶蓋一事記憶猶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胡冶說,“品質革命”對中國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質量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品牌上站穩腳跟。“中國制造不能只甘心做好‘狗肉’,當世界的代工廠;還要樹立品牌,做自己的‘羊頭’。”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雷軍今年的全國兩會建議之一,就是提升“中國制造”品牌全球影響力。他說,要全面提升中國制造的品質,就要努力打造具有世界級聲譽的中國品牌。
洋商標泛濫說明不自信
2011年,價格昂貴的達芬奇家具被媒體曝光,以國產品牌冒充洋貨。生活中,類似的假“洋品牌”現象并不少見,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內消費者誤以為是外國品牌,從而制造品牌溢價。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潘保春專門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漢字商標使用應該納入強制標準的建議。他說,商家給民族品牌貼上冗長的“外國名”,歸根結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這種不自信還存在于汽車領域。經過幾十年的自主創新,中國民族品牌汽車終于在與合資品牌的較量中取得領先,等來了走向世界的時機。但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卻發現,民族品牌汽車在國人心中并沒有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溢價仍然相對落后。
“一些國產襯衫只賣100元,而國外品牌卻賣到8000元;其實產品之間的差距并沒有這么大。”邱亞夫說,中國制造品牌形象的樹立,需要國內消費者不斷提升對民族品牌的認知和自信。
“有時候,并不是民族品牌的質量不夠好,而是國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胡冶說,中國制造要走向世界,首先就要獲得國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