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智能語音、機器“詩人”……不知不覺間,這些頗具科技感的事物正褪去神秘色彩,進入現實生活。
人工智能的時代已悄然來臨,它掀起的一場“智慧革命”,正改變著全球經濟社會的運行和發展模式。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行業+人工智能”正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新模式。
為期4天的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在柯橋圓滿落幕。這一頂級賽事集中國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界頂尖人才與項目于一體,共商共論中國智能化發展前景,通過賽事選拔人才,共塑機器人產業未來,共同見證紡織之都邁向“智造”之城的鏗鏘腳步。
機器人踢足球、機器人做家政服務、機器人救援……這是一場機器人大PK。4月12~15日在柯橋舉行的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452所大中小學的555支隊伍同臺競技,參加RoboCup足球類人組、家庭組、救援、舞蹈項目、太空機器人、靈巧控制、工程創意、人形機器人微電影、少兒創意等20多個項目的比賽。經過激烈角逐,本屆大賽共決出冠軍32個,亞軍31個,季軍26個。
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是我國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機器人學術競賽之一,是當今中國智能制造技術創新、交流和高端人才培養的重大品牌活動。賽事從1999年開始,已先后在北京、重慶、上海、廣州、蘇州、常州、合肥、長沙、日照等地成功舉辦了19屆。
本次大賽中我市春暉中學、柯橋中學、錢清中學、柯橋區財經學校4所學校的9支隊伍參加了人形機器人中學組微電影比賽,柯橋區青少年宮的1支隊伍參加少兒機器人創意大賽。柯橋區財經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7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中,他們的財經夢之隊獲得了機器人舞蹈賽中學組舞蹈比賽超級聯隊賽冠軍。今年在家門口比賽,他們派出了兩支隊伍,學生們在注重劇本原創性的同時,在動作的編程上也下了苦功。
本次大賽中,無論是大學生、中學生還是小學生,選手們展現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機器人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讓市民對機器人競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沒有想到機器人踢足球時團隊協作也那么好。”市民王先生說。
“大賽注重培養創造機器人的人才和操作機器人的人才,激發了廣大師生學習和創造機器人的興趣和熱情,為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播撒了種子。”大賽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舉行的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等數位國內外頂級專家學者,全方位解讀機器人發展最前沿、最重要的學術成果,重點解讀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新動態運行,深入思考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在“機器人產業發展”“醫療機器人”“共融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多個專題論壇中,三菱電機、精功科技等多家業內先進企業相關負責人,從技術、產業等方向分享機器人技術轉化的成功案例,助力柯橋相關產業打通機器人成果轉化鏈條。
活動為媒播撒機器人希望種子
——寫在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圓滿落幕之際
舞蹈機器人小學組比賽。
無人潛水艇、消防機器人、碳纖維無人機、3D打印、懸停燈無人機……本次機器人大賽也成為展示柯橋無人系統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諸多柯橋本土企業研發的機器人紛紛亮相,充分展現了柯橋“智能制造”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參觀者紛紛感嘆,“柯橋機器人發展超乎想象。”
當前,我國正處于“中國制造2025”的攻堅期,智能制造被列為推動新一代新興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中,柯橋已悄然拉開“智能制造”成長序幕,煥發出無限生機。
在積成包裝機械(紹興)有限公司展示區,一條黃色的機械手臂正忙著將一箱箱化纖產品整整齊齊碼好,實現了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的完美結合,高效完美解決了碼垛問題。在柯橋經濟開發區展區,翻譯機中文進英文出,漢語進維語出,瞬間同傳!呆萌可愛,有問必答,來自“齊悟科技”研發的語音交互類機器人——小悟,受到諸多小朋友們的歡迎。
走進“梅輪電梯”的門板生產車間,只見一條40多米長的生產線上,一只只機器人手臂正在忙碌著,僅36秒,一塊900毫米×2115毫米的門板就成形了。而在以前,生產一塊門板需要9個工人經過5道工序,耗時15分鐘。
近年來,柯橋瞄準“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目標,積極放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印染產業轉型升級兩大省級試點效應,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傳統紡織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如果說“梅輪電梯”、“天圣化纖”等企業的“機器換人”正在推動柯橋傳統產業老樹發出新芽,加速了柯橋的“智能制造”;那么“三力士”“中信重工”“齊悟科技”“舜倉科技”“愛柯索”等一批從事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則為柯橋制造添加了智慧砝碼,插上了“智慧制造”的騰飛翅膀。這些企業研發的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自動化倉儲機器人等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部分細分領域更有趕超海外企業之勢。
就在上月,柯橋區今年第一批集中招商項目簽約,其中有8個屬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產業,“智能制造”正成為柯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助力柯橋高質量發展。
“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新能級
增智蓄力揚帆起航
“非常歡迎參加比賽的大學生特別是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到柯橋工作,到我們企業工作。更多優秀人才能落戶柯橋,將有助于提升柯橋機器人制造水平,有效提升柯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水平,促進柯橋產業升級發展。”在現場展覽無人機的杭一電器董事長胡克飛第一時間向大學生們發出了“請柬”。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轉型的第一資源。在攻堅轉型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柯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呼喚人才、渴望人才。
面對當前激烈的人才爭奪戰,柯橋主動出擊,不斷向全球“高精尖缺”人才發出邀請。放寬視野在全球吹響人才“集結號”,堅持以“站”引才、以“賽”引才、以“會”引才、以“金”引才、以“園”引才、以“校”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種渠道廣納天下英才。特別是打響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這張“金名片”,連續兩年成功舉辦首屆及第二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今年3月24日又啟動了第三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
在實施引、留、用高層次人才及團隊中,柯橋區還配套出臺“人才新政”二十條、“千人計劃”產業園扶持政策“金十條”,在資助啟動資金、獎勵中介引才、鼓勵融資支持、生產生活保障等多個方面給予前所未有的扶持和幫助。
“國千”人才馬曉光博士帶著他研發的智能無人機項目來到柯橋;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郭其鵬教授帶著他研發的高性能碳纖維項目落戶柯橋……頂級專家帶領團隊紛至沓來的例子不勝枚舉。目前柯橋區共引進國家、省級“千人計劃”人才74人,僅2017年全區就新增“千人計劃”人才28人,同比增長62.2%,增長速度前所未有,為柯橋實現從“制造”到“智造”、從“大市場”到“大數據”、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的華麗轉身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通過舉辦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和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不但吸引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專家、優勢企業及創新團隊在柯橋碰撞出‘智慧火花’,更將為柯橋區引聚優秀人才、突破技術難題、升級傳統產業、集聚創新力量提供優質平臺,從而形成新一輪的柯橋創業創新‘頭腦風暴’。”柯橋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智造柯橋、智匯未來!“領秀”杭州灣大灣區的柯橋,增智蓄力揚帆起航,日益彰顯“智造柯橋”的魅力,昂首闊步邁向“人工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