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化纖產業發展史中,儀征化纖有著屬于自己的光輝歲月和歷史時刻。當筆者隨著“2017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企業調研組走進這家化纖“大塊頭”時,儀征化纖再次展現了其對技術創新的不斷追求,對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并通過“全流程逆向推廣”營銷新模式打通了紡紗、織布、染整到服裝等產業鏈全流程,通過創造終端服裝需求拉動新纖維消費。
高性能纖維“力綸”的自豪
在日前熱映的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中,港珠澳大橋收官之戰接頭安裝發揮作用的吊帶由14萬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組成。這樣一根直徑為0.5毫米的細絲線,承重力卻達到了35公斤,比強度是鋼絲的18倍。
儀征化纖正是該纖維的生產企業,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商品名為“力綸”。過去,高性能纖維的生產技術一直被西方國家封鎖,價格高居不下。2007年,儀征化纖“300噸/年高性能聚乙烯纖維干法紡絲成套技術開發”被列入中國石化科技創新“十條龍”攻關項目。經過產學研的聯合攻關,2008年,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0噸/年干法紡絲高性能聚乙烯纖維工業化生產線在儀征化纖建成投產,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此項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的國家。2011年,年產1000噸的生產線建成投產,2016年,第二條年產1000噸的生產線投產,儀征化纖也成為中國石化特種纖維研發和生產基地。
近年來,儀征化纖充分發揮國內唯一干法紡絲生產線的優勢,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先后開發、生產了50多個“力綸”品牌細旦、高強、有色等系列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已實現航空母艦、新型戰機、防彈裝甲與防彈衣、電纜罩、輕質應急路面、跨海大橋建設、防切割和導熱性冰涼紡織品等軍民兩用。
據了解,儀征化纖新建的第三套千噸級生產線預計于2018年10月投產,未來,還將把產能進一步擴大,爭取到2025年能做到萬噸級的水平。
滌綸短纖陣營的崛起
作為國內縫紉線型滌綸短纖維的主要開發和生產企業,儀征化纖擁有有光、半光、全消光不同系列的產品。2014年,儀征化纖獲悉高速縫紉線由高強滌綸長絲通過包芯短纖維而成,公司立刻成立項目組,結合以往經驗經過不斷攻關,讓產品既能達到很好的包芯效果,又能具有高強度,對包芯紗的強度形成支撐,成功替代了日本國際知名品牌產品。至此,其縫紉線型滌綸短纖維產品占據了國內該類產品43%的市場份額。
一直以來,儀征化纖致力于產品和技術的改進和升級,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本產業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力。公司的產品系列包括有光縫紉線用滌綸短纖維、塑鋼帶專用料、太陽能背板膜用專用料、高收縮膜用聚酯切片、超細旦紡織用滌綸短纖維、軍用超高強滌綸短纖維、聚酰胺酯短纖維、細旦中空、賽羽絨、怡爽棉、怡寶絨等。其中,中空產品為國內第一品牌,長期應用于國內知名品牌用戶。此外,儀征化纖生產的水刺無紡布專用滌綸短纖維銷量已超過10萬噸/年,在國內高端市場的占有率約為70%,實現了在出口產品企業的100%應用。塑鋼帶專用料出口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為當地專用高級鋼材捆扎帶,比強度達到鋼帶的6倍。
一家綠色企業的擔當
近年來,儀征化纖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效倍增”計劃,開展“碧水藍天”環保專項治理,突出抓好“源頭減排、末端治理”,每周通過綜合調度會,公司通報各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強化源頭減排,用綠色行動呵護碧水藍天。
2012年以來,儀征化纖共投入6.68億元,完成了24項環保治理項目。在儀征化纖對外發布的企業環境信息公告成績單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煙塵排放量等指標,均低于地方環保部門核定的指標。儀征化纖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和源頭減排工作,工業廢水排放量下降幅度顯著,COD去除率約為92%,每天約有9000噸廢水處理合格后作為中水回用至循環水補水。其環保在線與各級環保部門監控系統聯網,接受環保部門監管,數據傳輸有效率符合規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