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快消品牌與漫威聯合推出的合作款兒童T恤一上新就被一搶而空,在時下最熱的生活方式分享App上印有卡通圖案的奢侈品童包不時登上熱門搜索,童裝區里常常見到嬌小身材的女性選購衣物的身影……如今,童裝不再是孩子們的專屬品,成人們早已悄然穿戴起童裝,穿的是時髦,穿的是性價比。
公道的價格是童裝、童包吸引成人購買最主要的原因所在。3000+的價格便能買上一只大牌小型手袋、成人款去掉一個零頭的價格就可以得到一條最新同款連衣裙、尺碼合適甚至能買到一雙最走紅的運動鞋……而現在不少童裝品牌的尺碼已經拓寬到16歲,對于小個子女性來說也更為合適。
在性價比之外,購買充滿 “童心”的限定款是成人前往童裝區的另一大原因。如今,不少動漫電影紛紛與各大品牌推出聯名服飾,這其中不少的目標客戶卻只限于兒童。于是,買一件大碼的童裝T恤成為了動漫迷們又一種 “追星”方式。與此同時,在不少大牌的成人服飾斷貨后,人們往往在童裝區還能找到相似的款式。
過去,童裝上的童趣甚至略顯幼稚的圖案會被認為與成人格格不入,而這個問題隨著近些年大牌服飾頻頻采用夸張印花和卡通頭像的趨勢也不復存在。在大人們將目光頻頻瞄準童裝之前,“成人服飾低齡化”已經成為了潮流。
路易威登把幾何圖案、圣誕貼紙、阿拉蕾印在了經典手袋上,在古馳的針線衫上可以看見白雪公主的身影,普拉達的大衣上有著大片漫畫的暈染,莫斯奇諾更是把卡通變成了主打元素,從泰迪熊到海綿寶寶,各式各樣的動漫形象都能在全線產品中找到。
而與此相對的,是兒童服飾的日趨“成人化”。越來越多的品牌開拓了童裝線,但不少人卻發現這些童裝只是成人款的迷你“復制品”,相似的剪裁,相似的設計,而也正是因為這份相似性,童裝才得以吸引到成年買家的目光。
可除了尺碼外,童裝還有沒有其他邊界要求? “我們需要真正適合孩子的衣服,”這是如今不少父母的心聲。作為最早擁有兒童部門的品牌之一,迪奧在1967年就開始售賣童裝, “作為一個獨立的品類,童裝也需要設計師靜心思考,僅僅作為成衣時裝的微型版是行不通的。”創意總監卡斯特拉娜說道。
當孩子學著大人的樣子穿著打扮后,他們是不是失去了一份專屬于童年的表達方式;當被過于合身的衣服包裹住后,他們的愛玩愛跑的天性是否能夠真正釋放? “童裝需要自己的基因,因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應該有自己穿衣服的樣子,畢竟他們的余生都是成年人了。”卡斯特拉娜曾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