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點區域,大紅門地區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大紅門的疏解工作從2014年8月開始,歷時四年,8月14日大紅門三期——大紅門早市迎來最后一天營業。據大紅門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15日起,商城將不再接待顧客,只留商戶進行搬退工作。目前大部分商戶已辦完解約手續,其中,轉租戶已100%簽訂解約手續,原攤主還有小部分沒有簽約,但都表示8月15日會撤出。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盡管臨近停業,早市里依然人聲鼎沸。市場里隨處可見“甩賣”、“清倉”的海報,部分商鋪已經騰退并貼上封條,只有部分店鋪還在做最后收尾工作。從地鐵大紅門站口到大紅門服裝城方向,來往人群手中都拿著不少搶購的“戰利品”。停車場停留著許多運載貨物的大型貨車。
據了解,疏解后大紅門三期商戶面臨多種選擇,部分商戶由于地域、資金、家庭等原因選擇轉行。大部分商戶選擇繼續經營服裝生意,并已在天津西青、武清,河北的白溝、石家莊、滄州等承接地找到了新的商鋪。一位商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得知關停消息后就去石家莊樂城國際貿易城考察過了,而且已經簽約。石家莊樂城國際貿易城將于8月16日開市,目前家人正在那邊做開市前的準備,自己處理完最后的甩貨騰退就會過去。
資料顯示,1998年大紅門服裝商貿城一期開業,隨后又有了二期、三期。三期就是現在的大紅門早市,于2005年開業,主要承接原大紅門大棚早市的商戶,頂峰時有近6000戶商戶。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進,大紅門商貿城一期、二期完成了轉型升級,大紅門早市因業態過于低端,升級改造商戶和經營人員減半后,依舊不能與首都功能相符,最終決定徹底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