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出口同比增長10.0%,低于上月的21.8%以及市場預期的11.7%,分類數據顯示,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滑了6.5%,低于上月的15.7%,對歐盟的出口下滑了14.0%,也低于上月的16.5%。進口增速大大高于市場預期,同比增長14.1%,顯著高于市場預期的6.0%,主因是對美國和臺灣的進口大幅增加。
澳新銀行經濟報告稱,盡管日元出現大幅貶值,但似乎對中國從日本的進口并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圖片來源:彭博、CEIC、澳新銀行
中國貿易逆差意外出現
從整個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中國的出口增速大約高于進口增速10個百分點。報告認為,中國的國內需求仍然較為低迷。
澳新銀行表示,較為強勁的出口表現,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國外匯占款在年初的大幅度增長。這種狀況可能表明部分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境內,以獲取中國境內較高的利差。近期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存款存量也出現了十分明顯的上升,這也與近期人民幣的強勁升值相印證。
3月份出口回落折射擴內需之急
知名財經評論人余豐慧撰文稱,從3月份我國出口僅僅增長13.5%,與過去幾年高增長階段相比回落幅度較大看,形勢仍不容樂觀。從外部環境看,目前還看不到外部市場需求穩定增加的跡象;從國內企業來看,勞動力價格上漲和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得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優勢已經失去;對外貿易環境不佳狀況愈演愈烈,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對我們國家的出口產生不利影響。根本出路是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下決心將經濟拉動力轉移到國內需求和消費上來。
出口統計數據遭質疑 海關總署與商務部回應
一些經濟學家和金融相關人士對中國1-3月出口額增長率表示懷疑,稱“從世界經濟現狀和人民幣升值來看,出口數據很可能有水分”。
美銀美林集團經濟學家陸挺指出,1、2月為“異常數據”,而3月“出口額有可能存在虛報”。虛報的背景是地方政府為了使當地的經濟數據比實際情況更好看,也有中國企業通過香港轉口虛增出口額。
4月10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因為內地和香港在貿易統計做法上的差別,造成了兩地貿易統計數據上的差異。但他同時也承認,一些企業通過貨物的出口帶來資金的流入,來套取內地與香港人民幣利差的現象已經引起了海關總署的關注。有關部門可能在必要時候視情況所需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此前,今年一季度內地對港貿易的超常增長引起了廣泛的猜測。
4月18日,中國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將繼續會同海關總署相關部門進行深入地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