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調侃說羽絨服行業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中扮演的就好比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角色。原因是我國羽絨服行業也是“靠天吃飯,賴地穿衣”,收成好不好那得老天爺(氣候)說了算。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如果大家平常時候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各地的羽絨服專賣店里,春夏季節時是門可羅雀,連導購員都在打瞌睡。到了秋冬季節羽絨服的銷量便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消費者是紛至沓來專賣店一時門庭若市。
回憶過去的幾年,我國羽絨服市場那幾乎可以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這一點尤其對于那些曾經經歷過暖冬、冰凍等氣候以及“千年極寒”等坊間傳言的羽絨服生產企業來說,那更是銘膚鏤骨。以至于一度羽絨服行業的各種論壇、會議上,我們的企業家見面談的不是羽絨服產品,而是相互打探“今天冬天的氣候如何?”。實際上,在生產成本上漲、國際金融疲軟、新銷售模式涌現等情況之下。我國廣大羽絨服企業正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危機和機遇,行業內新一輪洗牌已經在所難免。
品牌博弈,智者為王
實際上,我國羽絨服品牌之間的競爭從一開始就是刺刀見血,幾近肉搏異常慘烈。在羽絨服行業里沒有所謂的過渡期,競爭直接就進入了白熱化。原因自然同利益有關,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購買力顯著上升。羽絨服市場這塊大蛋糕太過誘人,紡織服裝行業各路諸侯自然垂涎已久,稍有機會便紛紛殺到。
眾所周知,長久以來我國羽絨服的填充物一直都是以鴨絨為主。然而,一家在紡織服裝產品領域已經做得是風生水起的保暖內衣企業從2000年開始便覬覦羽絨服市場的巨大利潤空間。那時候,我國羽絨服行業還是群雄爭霸,一地狼煙而真正的品牌尚未完全形成。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來進入羽絨服市場,力求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成為了這家服裝企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幾經深思熟慮之后,這家企業打響了挺進羽絨服市場的第一槍。不過,這第一槍比較特別是斥巨資在東北某地包下了一家“養鴨場”即原材料基地。據說當時該企業的決策層認為,包下鴨場其實就相當于打仗前先備足了糧草,不管到時候羽絨服市場競爭有多激烈,他們已搶先掌握了未來市場的部分原材料資源的壟斷權。
緊接著,該企業便順理成章地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變幻拳。首先便是大力向消費者宣傳自己公司的設計師才華,以及“都市化”設計理念。他們希望用自身高質量的設計水準來盡快切入羽絨服市場,并且還能在短時間內從羽絨服市場中分到一杯羹。如果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來客觀地審視該企業的這種辦法,那自然可以說是相對漂亮的一次行動。然而,錯就錯在當時我國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還沒有到達追求設計風格的高度。現在我們津津樂道的服裝個性化、服裝差異化等等觀點,在當時并沒有被絕大多數人消費者認同。因此,這家企業進軍羽絨服市場的第一拳,就以打在了棉花上而不得不很快就卷旗息鼓。
中國人一貫相信失敗是成功的母親,所以這家企業隨即又轉變思路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廣告大戰。在耗資數千萬的廣告中,他們努力在宣傳自己所謂的“強勢傳播策略、零風險經營、超完善推廣方案”。之所以沒有把廣告的受眾定位為普通消費者,而是針對的經銷商。是因為,這家企業的策劃團體非常清楚市場上各家羽絨服的廣告早已經是鋪天蓋地。與其隨大流去向消費者宣傳自己的概念、質量、產量等,還不如另辟蹊徑去抓住銷售渠道終端的經銷商群體。不過,羽絨服行業各種品牌的廣告確實太過泛濫。不僅是消費者,即便是經銷商在被狂空亂炸之后也很難記住哪一個品牌。所以,此舉也收效甚微。
幾番試水花費巨大卻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于是這家企業相關人員是絞盡腦汁想辦法。據說負責推廣的人一度甚至達到了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地步。終于,他們又拿出了一個讓行業內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方案。
接下來的一天晚上,正是廣大群眾圍坐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黃金時間段,突然中央電視臺的屏幕上出現了一位所謂的一線明星。只見她一番搔首弄姿之后,淡淡地飄出來一句話“到底是鴨子好,還是鵝好?”。隨后,屏幕上出現了一只英武漂亮的大白鵝昂首高鳴,而旁邊的灰鴨子則沒精打采地趴在一邊,默然無語……
至此,我國羽絨服行業一場著名的“鵝、鴨大戰”拉開了帷幕。從黃金時段廣告與傳媒炒作的銜接呼應,到相關文章的編排,不可否認這一切都體現出來策劃團隊的一流專業水平。這一堪稱我國動物廣告的開始標志的動作,一下子就讓全行業、市場、消費者對該企業刮目相看。實際上,這也是羽絨服行業完全差異化產品定位的一次完美演繹。
然而,無情的事實最終證明這種單純的對鵝絨概念的描述并沒有直接惠及到廣大消費者。甚至于這樣的廣告效應還根本沒有到達市場終端,消費者期待的“過癮、實惠”的促銷之戰也沒有打響。這家企業看似高明的策劃實際上成了為廣大消費者進行科普教育的“公益廣告”。這家著名企業試水羽絨服行業的結果,到此其實也已經恍然大悟昭現。
種桃子的是自己,摘桃子的卻是別人。如今,這家企業不但沒有搞成功鵝絨產品,并且也沒有在羽絨服行業站住腳。不得不轉換頭重新去用心經營自己的保暖內衣?!爸芾擅钣嫲蔡煜?,賠了夫人又折兵”,賣服裝不同于賣保健品,僅憑廣告的鋪天蓋地、幾個蹩腳明星的助威忽悠就能消費者掏腰包。畢竟羽絨服產品的利潤甚至還不及保健品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我國羽絨服行業的競爭是殘酷的,競爭也是同樣是需要智慧的。羽絨服產品的安全、健康、綠色、品質才是一個羽絨服企業應該更關注的問題。
渠道大戰,誠信為本
羽絨服作為一種單季、單品,它一直都很難在市場之中占領一塊長期屬于自己的地盤。毋庸置疑,四季化、多元化的轉變,已成為羽絨服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2年初秋的一天傍晚,偶然路過市中心傳統的商業步行街時突然發現又新開了幾家品牌羽絨服的專賣店。記憶中,這些店鋪原本都是賣一些休閑服裝的。恰好旁邊一位在這條街上打掃清潔的阿姨正在小憩,便上前與之攀談起來。我說恐怕今年羽絨服有搞頭,突然間開這么多店鋪。阿姨用一副很專業的表情告訴我說,一直都這樣的,這些羽絨服專賣店是初秋開張,冬末關門。這條街的羽絨服每年都只賣秋冬兩季,春夏就是賣其他的服裝產品了。當問及每年是否都是同樣的老板在經營時,她告訴我說,有一部分是原來買羽絨服的,有一些是今年新進入羽絨服銷售這個行業的。據了解,實際上本地羽絨服銷售終端的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都大同小異。羽絨服專賣店是秋天開,冬天關,有人進,有人出。
茍允聰是四川省長期從事品牌羽絨服代理、經銷的一名個體工商戶。2010年,恰逢制作羽絨服的各種原材料價格飛漲。其中最主要的原材料羽絨價格甚至達到了往年的三、四倍,其它的輔料、勞動力成本也大幅上漲。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就直接導致了羽絨服產品的價格漲幅較大。各種標價1000、2000元的羽絨服比比皆是,3000、4000元的也并不鮮見。而此時羽絨服消費者的購買力卻并沒有多少增加,所以當年羽絨服的銷售可謂是舉步維艱。
然而,最讓茍允聰頭痛的卻是由于看到了2009年羽絨服銷售的火爆場面,他不但在之前就向品牌商加大了訂貨量,并且自己手里還壓著不少的產品。這一年又正好遇到了少見的暖冬天氣,到11月初人們都還穿著一件單衣過活。行業內都知道,羽絨服如果在春節前銷售情況不佳,那么基本上這一年的銷售情況就慘淡了。一方面是茍允聰的羽絨服產品賣不動,另外一方面又是品牌商不斷催促其打款。當茍允聰提出是否能夠將自己庫存的產品退一部分回去,抵扣一部分貨款時,卻被品牌商斷然拒絕。
實際上,這一年的羽絨服產品就好比一塊烤熟的山芋,誰拽手里燙誰的手。品牌商此時自然不會把好不容易甩給茍允聰的羽絨服產品再收回來。最終,茍允聰只得四處想辦法籌錢支付了品牌商的貨款。這一年,茍允聰是血本無歸虧損嚴重。到了2011年,茍允聰就再也不跟以前的這個羽絨服品牌合作了,轉而去尋找更為可靠的羽絨服生產企業。
在一次高端羽絨服品牌會議上就有學者大聲疾呼,國內某些羽絨服品牌對于渠道通路的培養就像是在培養敢死隊,在確保品牌賺錢后,卻不顧及那些代理商、經銷商的死活,大不了來年再重新招兵買馬。據說,他的發言立即迎來了臺下縱多代理商、經銷商雷鳴般的掌聲。
隨著我國服裝市場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傳統上攻城略地似的四處開專賣店的模式,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現在所有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了。以往羽絨服因為款式單一,顏色一般都是深色調系。所以,消費者以中老年人為主。但是,現在在所謂的“80后”、“90后”成為羽絨服的消費主力軍之后。新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念以及價值取向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的百貨公司、專賣店的發展動力和前景似乎已經遠遠趕不上網絡銷售的發展速度。所以,面臨著外界因素的變化我們的羽絨服企業不能再一味的只顧埋頭生產,而忽視了及時對自身的產品、渠道、思路、宣傳等方面進行改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觀念用到紡織服裝行業上是錯誤的。傳統羽絨服生產企業必須要在轉型中挖掘電子商務渠道人才,克服電商渠道的弊端,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
另外,在應對市場變化的過程中創新、研發始終都是永恒不變的主題。這種創新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羽絨服款式、面料等常規方向,而應該提升到一個理念、元素的高度。比如說,這些年羽絨服行業努力打造的時尚羽絨服概念就是一種不錯的創新。記得春天的時候,就偶爾看到有個別女孩子穿著輕薄型的羽絨服,顏色艷麗時尚動人,充分展示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不過,時尚羽絨服的概念廣大消費者理解的還不多,不完全。在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心目中,羽絨服仍然的冬天的代名詞。
我國羽絨服行業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不但已經及時恢復了過來并且還因此逐步提升了自身的水平,同時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實踐經驗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只有將羽絨服植根于民族傳統、時代特征上,并結合羽絨服企業自身的文化、商業運作加以研究、發展,才能創造良好的羽絨服文化,促進羽絨服行業的發展。
產品質量,不可忘卻
眾所周知,相對來說羽絨服是一項工藝技術比較復雜的服裝產品。它除了包含一般服裝的面料、輔料結構之外,還有膽布、羽絨結構。因此,羽絨服產品的質量控制相對比較困難。實際上,近年來羽絨服的質量問題也確實是層出不窮。究其原因,無非是羽絨服價格昂貴制假者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以及羽絨服的羽絨填充物被密封在服裝內部,消費者無非之間看到難以辨別真偽。目前,我國可以對羽絨服產品進行抽查的專業機構分別是位于上海的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位于蕭山的國家羽絨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及位于成都的國家羽絨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在我國羽絨服銷售市場上一般來說,品牌羽絨服專賣店的產品質量基本上能夠保證。出現問題質量最多的地方就是那些中低檔的服裝商店,農村的集市、地攤等。消費者也大多因為貪圖便宜而購買到假冒偽劣的羽絨服裝產品。
2012年10月的一天,西南某鄉當場天一大早就從外地開來了一輛客貨兩用車。汽車在鄉鎮上的一塊空地上停了下來,隨后陸續下來了幾個人開始鋪設展臺、懸掛廣告、布設音響。一番忙碌之后,天色也亮了起來,趕場的鄉親們也三三兩兩的從四面八方匯集了過來。隨著大喇叭傳來的陣陣吆喝聲,大家才明白原來這輛車是來推銷羽絨服的。旁邊的電桿上掛著一塊碩大的宣傳牌,上面寫著“2012最新款式,貨真價實羽絨服,跳樓出血大甩賣,69元一件”。
頗具煽動性的吆喝以及低廉的價格很快就吸引了不少老鄉圍攏了過來。大家紛紛伸手摸一摸衣服厚實不,看一看紐扣縫得嚴實不,檢查一下拉鏈好不好用。沒過多久,就在這個流動攤位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搶購高峰。村民張大娘正好路過,這些年兒子媳婦在外打工雖然回來的時間少,但寄給她的錢卻多了許多。看到如此便宜的羽絨服,她也急急忙忙地擠進人群搶購了一件。生意如此紅火,不到中午這伙人就買完了羽絨服,開著汽車絕塵而去。
張大娘把羽絨服拿回家就穿了起來,并且還特意到周圍鄰居家轉悠了一圈。以宣揚自己撿到了便宜,買到了一件價廉物美的羽絨服。然而,沒過多久當她將這件便宜的羽絨服洗滌之后就發現上當了。原來,過水之后里面的填充物便結成了塊、團狀。也就是說,張大娘花69元購買的所謂羽絨服僅僅穿了不到兩個禮拜就報廢了。此時要想找賣羽絨服的,那就根本找不到了。
實際上,我國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農村消費者對于羽絨服的知識相對還是比較匱乏的。比如說張大娘買的那件羽絨服,實際上僅從原材料羽絨的價值來說就不止69元。更不要說面料、做工、運輸成本等等。所以“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這個道理是廣大消費者應該隨時提醒自己的。購買羽絨服這類高檔的服裝產品,切忌不可貪小便宜而讓自己吃大虧。
據質檢部們的專家說,羽絨服的質量主要由含絨量,蓬松度,耗氧指數,異味,清潔度等幾個方面組成,同時還有關乎羽絨衛生的幾個細菌測試。目前我國羽絨服質量問題主要出現在含絨量和清潔度兩個方面。這值得羽絨服行業相關各方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便更好的解決羽絨服的質量問題。
毋庸置疑,一家羽絨服生產企業無論它的產品廣告有多漂亮,包裝有多華麗,但是,如果沒有羽絨服產品的內在質量,那么這家企業的生命必然將會是短暫的。我國羽絨服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行業內各相關企業只有用優質的產品和優異的質量才能托舉起全行業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