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為時尚產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設計、生產、營銷、零售、售后服務等領域,必須做出改變以迎接這一巨變。主動還是被動?擁抱還是抗拒?如何變?撬動的杠桿何在?近日,由中國時尚同盟主辦的“2013年中國時尚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時尚產業的專家和商界領袖共同探尋時尚新路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指出,基于時尚產業與生俱來的“高創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特征,時尚產業是一個“以小博大”、潛力無窮的富礦產業;與此同時,“改變”是時尚產業存在的常態,也是時尚產業應有的一種姿態。
“只有真正的在心態、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模式上全方位擁抱它們,中國本土自主時尚品牌才能真正崛起。”孫瑞哲指出,中國市場品牌需要擁抱4個不可回避的改變:社會發展帶來的審美趣味的改變,融入消費潮流才能引導潮流;科技發展帶來的消費功能的改變,依托科技創新才能引領創新;大數據、新媒體時代帶來的傳播方式的改變,拓寬營銷界面才能提升營銷;資本力量帶來的發展速度的改變,撬動資本才能擁有發展的資本。
奢侈品管理專家、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曉同樣肯定了時尚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在他看來,中國時尚、服裝、紡織行業發展的出路就在于“需要以品牌制造代替原產地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價值觀是時尚品牌的內在支撐”成為與會企業家們的共識。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坦言,目前中國的不少企業對于成功的追求太急功近利,企業必須要沉下心來做品牌,在品牌中融入一定的文化底蘊。
雅鹿控股董事執行總經理程偉雄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的時尚領域同質化現象嚴重,好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主張,同時也要滿足人們的生活方式需要,必須要做到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完美結合。”程偉雄認為,除了品牌外,營銷、渠道等產業鏈的每一環節都同樣重要,如果只有好的品牌產品,但消費者難以觸及,那也是徒勞。大數據時代,線上與線下的互通將是大勢所趨。
時尚傳媒集團市場總經理徐聰也指出,品牌需要擁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可持續性,能夠引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徐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寶貴的從業經驗,她認為,膽識很重要,有時候必須要“敢為人先”。另外,對現有優勢的持續延展或是成功的一個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