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例外”“無用”的走紅是中國本土設計與高端營銷完美結合,從而向價值鏈高端轉型的范例。中國紡織服裝業已經告別傳統的代工和低價值的出口發展路徑,向以內需為主、追逐個性化和高端利潤轉型。基于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品牌渠道能力現狀,我國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采取以上三種轉型路徑有不同的關鍵點和重點任務。
技術突破路徑的關鍵在于以裝備水平的提升為基礎,綜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促進設計、研發、工藝的進步,提升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提升紡織服裝業在技術產業鏈所處的位置。
市場突破路徑的關鍵在于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品牌為核心,充分利用現有渠道資源,在深度、廣度、時間上構筑立體營銷網絡,整合轉型升級所需的資源,在產業鏈后端發力,完成紡織服裝業的轉型升級。
全面發展路徑需要以一定的研發能力、充足的資金支持、初步完備的營銷體系為前提,在此基礎上,獨特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內涵是實現紡織集群品牌不可替代性的有力保障,從而實現產業同時向上下游延伸。
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策略建議
加強系統性頂層設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積極引導產業優化合理布局,優先在城區發展商貿服務業,引導加工制造業向郊區轉移;有序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實現集群產業升級,培育集群和企業品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先發展高端產業用紡織品和家用紡織品產業。
延伸和拓展產業價值鏈,健全產業生態系統:促進紡織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在對過剩產能、落后產能采取“騰籠換鳥”的淘汰措施和梯度轉移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裝備制造、汽車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屬制品、環保、生物醫藥等非紡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對接優勢平臺資源,創新發展模式:整合多種渠道、平臺、形式,借力高端資源和要素支撐我國紡織業發展。在自身整合資源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強調合作共贏,創新發展模式,進而提升品牌活動和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主動接軌其他優勢資源機構或渠道,充分利用其他優勢平臺的輻射效應和高端人才、高端資源的集聚優勢,為我國產業的提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加強流通渠道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提升流通渠道環節的品牌孵化功能,強化營銷渠道建設,提高“中國制造”的渠道控制權和商品定價權,以期促進我國紡織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紡織工業品的流通效率,更好地引領和促進居民紡織服裝消費;采用“市場 會展”和品牌直銷購物中心的新興渠道模式發展紡織業;積極促進新型批發制度建設和海外流通渠道擴展,促進紡織業發展;鼓勵企業走出去,通過海外展覽會等形式,同海外流通網加強聯系,提升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