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年底,服裝行業42家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有評論指出,即使把中國所有的服裝廠關閉,這些庫存也足夠全體中國人消費三年。
業內專家指出,服裝業的未來會走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快時尚”,每天都有新款,一個月出幾百個款式;另一種就是定制服裝。個性化的需求以及對品質的追求,會促使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定制服裝。“而服裝業也將通過定制業務的拓展,從商業走向服務業,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青蛙王子首席設計總監鄧慶云說,服裝行業已進入真正大浪淘沙時期。在這個階段,很多行業都要經過,發達國家的著名品牌都是經歷過這個階段才最終發展起來的,因此服裝行業面對這個階段也是無法逃避的。
日前,來自美國紐約的teesofeydy(菲迪)女裝登陸武漢。
該品牌女裝的總經理張迪說,這個品牌其實是由“the eyes of everyday”組合而成,意在表示“每天看到的都不一樣,都有新鮮感”的理念。品牌雖成立不久,但希望通過專業的設計、獨有的花色細節等沉淀,形成固定的特色和自有的文化。
香奈爾(chanel)的菱格紋、博柏利(burberry)的格紋……都是國際悠久品牌的標志性特點。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
提升文化修為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李光斗認為,窮則思變,面對困境即是希望的開始。人們在有自信的時候才會有出路,中國服裝品牌應重樹信心尋找新方向。日韓一些服裝品牌以其個性張揚的品牌風格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與喜愛,我們不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向日韓品牌學習他們的成功之道。
他舉例說,日本著名休閑品牌優衣庫,品牌堅持現代、簡約自然,所提倡的“百搭”理念更為消費者熟知,成為全球服飾零售業的佼佼者;三宅一生品牌凸顯鮮明日本民族特色,根植于日本民族觀念、習俗、價值觀,是將日本名族文化傳承發揚的高端服裝品牌,享譽國際服裝界。
exr是韓國知名運動品牌,品牌將運動與時尚結合并融入流行元素,定位為個性休閑裝。exr初入市場反響極好,一些韓國大牌明星也是exr的忠實粉絲。exr雖初出茅廬但一路高歌猛進,價位直逼阿迪、耐克等國際一線運動品牌。
李光斗認為,歸根結底,中國服裝品牌的癥結在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為,無論是歐美國際一線大牌,還是日韓的一些個性風格品牌,其品牌背后都是民族文化的內動力作為支持。
他說,當中國日益受到尊重,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受到尊重,那時,中國的服裝品牌也一定能夠浴光重生。
堅持傳統再創新
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杉杉集團設計總監武學凱對媒體表示,服裝設計必須以創新為基點,但不能盲目,要有自己的設計方向。
他說,設計師當然要重視、關心、了解國際間的服裝流行動態和流行趨勢、利用國際服裝同行創造的經驗成果,但是中國設計有自己的地域環境、文化背景和穿著習慣,不要把自己的設計構思定位在迎合國際趨勢上,盲目跟從別人的流行模式的設計是缺乏自信,模仿流行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在設計中將永遠落后。“一位成熟的設計師應該設計和提供一種更新的式樣,去代替市場上那些流行的模式,并以此來轉移人們的視線,創導一種新的流行模式,從而引起轟動,廣泛流行,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剛剛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摘得金頂獎的中國著名設計師曾鳳飛似乎也有同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創新設計不是一味跟著流行走,一定要堅守自己的設計風格。盡管國內有數不清的服裝品牌,而且一部分也有模仿,但只要生存下來的服裝品牌基本上都有各自的風格。一方面,設計師的創作意識一定要跳出“展示”、“作秀”的框框,不斷地向市場學習,不斷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特別是當今國際服裝流行趨勢千變萬化,既要學習借鑒,使自己的產品豐富,又要不斷尋找突破,設計適應更多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不至于同市場脫節;另一方面,中國的設計師,必須認準中國自己的東西,在服裝設計中呈現中國元素,表達中國文化形成自己的特點,才有機會跟世界對話,不然中國所做的永遠是西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