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2/2013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在京發布。這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連續舉辦的第五次行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公共平臺活動。該報告分析了各種行業宏觀因素的變化及其對行業社會責任的影響,介紹了2012年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等內容。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包括: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天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吳江市偉江紡織紡機有限責任公司、徐州斯爾克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和浙江富麗達股份有限公司。這些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均依據《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編制,所有報告都經過了第三方獨立機構的驗證或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鑒證。其中,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連續第五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是行業連續發布報告時間最長,報告質量最高的企業。
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企業最早接觸社會責任理念和機制,是社會責任管理和績效相當比較先進的企業群體。調研發現,85.71%的轉出地企業很了解或比較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議題,58.33%的企業還設立了獨立的社會責任部門。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機制、實踐與否以及如何隨著產業的轉移而進入中西部地區,成為調研的核心議題。
據報告顯示,隨著近幾年社會責任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尤其是政府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引導、推動以及社會層面對企業實踐的關注和監督,轉入地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意識和認知程度與轉出地企業的差別正在縮小。
但是,轉入地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應對能力、管理水平和驅動機制與轉出地相差較大。
這首先表現在更多的轉入地企業認為社會責任要求較難滿足,幾乎沒有企業設立獨立的社會責任工作部門;其次,在轉出地,71.43%的企業經常遇到商業伙伴等提出的社會責任要求和檢驗。
在環境保護方面,轉入中西部的紡織服裝業以織造和服裝制造為主,這是兩個相對清潔的行業,而織造和服裝間的印染環節轉移則較少。這種“中間在外”的情況利弊都非常明顯:在保護了轉入地環境的同時也限制了當地構建完善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使原材料資源難以實現更高的附加值,還增加了轉入地服裝產品的成本。
在政府方面,各地政府,尤其是轉入地政府,在制定鼓勵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時,必須兼顧經濟目標和責任目標,而且必須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與社會責任建設提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
對轉移企業來說,轉出和轉入的企業都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充分意識到即便在中西部地區,以資源、勞動力和生態環境為競爭優勢的產業發展模式都將難以為繼。
作為國際品牌商和采購商,應該將更多社會責任資源投放于改善內陸地區供應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強化對其二級供應商在轉移至中西部后的社會責任績效管理。
對于意見團體,行業組織和社會團體來說,在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大鏈條中,可以監督、調查和研究產業轉移中的社會責任問題,提出倡議和解決方案,并積極開展政策游說和企業溝通。
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企業社會責任仍將優化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推進價值鏈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實現跨行業社會責任推廣與合作,同時繼續推進社會責任的國際合作,以此落實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在轉型中踐行的企業社會責任。